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7日 08:53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CCTV
记者:你看看这个字,它是不是长得挺奇怪的。要说它是个用字吧,它多了这么一撇,要说它是一个角字吧,它又少了那么一折。你说这个字,它是由于风吹日晒,把这块给掉了,还是本身就写错了啊。
其实,这字并不是风吹日晒掉了一块,也不是无意之中写错了,而是这个字本身就是这样。你看看,这个字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几乎是无处不在。那这到底是个什么字呢?
记者:咳,刚才我就给你开了个玩笑,我现在是在苏州市的甪直古镇。刚才我们看到那个既像用,又像角的字,它其实是念甪,四声。你看,在这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我来到这个地方,可不是为了观光旅游,我是为了寻找极具地方特色 又广受大家欢迎的冷美食。
甪直古镇位于太湖东边30公里,这里的水流走向,形状酷如一个“甪”字,所以被叫做“甪直”。在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镇里,到底会有什么独具特色的冷美食呢?
记者:你看,这个就是刚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青团子,这个就是当地有名的冷食之一。你看这冒着热气 看着特别特别的诱人,一个个晶莹剔透的,这闻着也特别特别的清香。其实我觉得这个热着吃,应该也挺好吃的,那它为什么要被叫做冷食呢?难道热着就不能吃吗?
青团子加工户:这个青团子,热的也能吃,凉的也能吃。热的吃起来糯,凉的吃起来时香。
在过去,寒食节期间要祭祖,不能开火做饭,只能吃提前做好的熟食、冷食。青团子是当地祭拜祖先的必备食品,所以也只能吃冷的青团子。寒食节有的说是为了纪念被大火烧死的介子推而设立;也有的说是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而青团子成为当地祭祀的传统冷食,据说还跟大禹治水有很大关系。
苏州市甪直镇文化中心主任 周民森:大家想出来用这个麦苗弄成汁,跟糯米粉揉在一起做青团子,祭祀大禹祖先。后来逐渐的,每家每户祭祖先就都用上了这个青团子。
最开始制作青团子是用麦苗汁儿,后来人们改用这种将麦草的汁儿。这种草在清明节期间长的像麦苗,而且出汁儿更多。最重要的是,人们觉得这样不浪费,符合大禹治水的理念,也更能告慰大禹的在天之灵。
据介绍,现在和面时除了这些青草汁儿以外,还要再加上一些白水,不然做出来的青团子就太浓了。面和好以后,包上豆沙馅,最后再在锅上蒸上十几分钟,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
记者:还真挺粘的,吃到嘴里黏黏的、糯糯的感觉。里边包的是豆沙馅,还有一点青草的味道,感觉特别的香,口感确实不一般。
现在,寒食节禁火的习俗已经不再,清明节人们也不必再吃凉的食物。但传统的一些寒食美味却流传了下来,并且很受大家的欢迎。如今甪直这个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就有七八家青团子小店。那除了青团子以外,现在在甪直古镇这里,还流传着什么别具特色的冷美食呢?
记者:刚才老乡告诉我,清明节,寒食节期间,当地有三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概括起来就是一青一白和一红。这一青当然指的就是这青团子,那这一红和一白又指的是什么呢?
南瓜糕加工户:这个叫南瓜糕,是我们甪直最有名的小吃之一。我们卖6元1个,差不多1天卖三五十个。
记者:你看这南瓜糕,黄黄的、红红的。不过你要是以为这就是那一红,那你就错了。
记者:你看着蹄髈,油亮亮的,红通通的。如果你以为这就是那一红,那你就 猜对了。刚才老板告诉我说,这蹄髈在当地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且是现在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