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三农 > 内蒙古天保十年再看林区 >

大兴安岭林区达赖沟林场3年时间恢复植被4600余亩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4日 19: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内蒙古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3年时间内将迁出7600多人,恢复植被4600余亩。一个林场将永久地消失,一片茂密大森林将重新出现——

  “这里生活十分清苦,孩子没地方上学,老人没地方看病,电视没有信号,房屋破旧不堪,文化娱乐设施几近空白。能过上城镇的生活,是大家多年来的愿望”。坐在自家的土炕上,原林场党支部书记、退休老人崔建民与记者唠起了家常。

  7月上旬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达赖沟林场,偌大的三层办公楼人去楼空。登楼临窗远望居住区,随处可见断壁残垣。林场大部分住户已经搬走,有的正在搬家,一些搬迁平整后的土地栽上了树苗,透出新绿。这里正在实施生态移居工程,扩大生态无人居住区。达赖沟林场所有住户将于今年底搬迁完毕,这里所有的建筑、道路等经过平整和恢复植被后,都将不复存在。达赖沟林场,以后只能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金河林业局达赖沟林场兴建于1958年,是该局最早建场的主伐林场,去年9月并入金林林场。50多年来,林场为国家累计生产木材200多万立方米,鼎盛时期年木材生产量达10多万立方米,人口4000余人、1000余户;有5个主伐工队、6个营林工队、贮木场、运输队、烧材站、加工厂、卫生所、护林队、电视台等近20个基层队段级单位,中小学在校生多达1500多人。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和可采资源的减少,林场居住人口逐年减少,到去年底,只剩下了60多户,其余800多户住房都空着。学校学生也越来越少,2008年全校只有4、5个学生,老师却有10多个人。

  崔建民今年70岁,他1964年就来到了达赖沟林场工作,在这里生活了46年。老人领着我们来到儿子刚搬走的家,指着一面倒塌的墙壁说:“这就是林区的板夹泥房,已有三、四十年了,这种房子每年上秋都要抹一次墙面,即使这样冬天还是四处透风。现在好了,儿子搬到林业局了,我在林业局也分了一户新房,晚年也能享享福了。”见到退休老职工金丕珠老人时,老人正背着手在林场四处转悠。“我采了一辈子树,采、集、归、装、运几大工种我都干过。听说要把林场腾出来种上树,虽说故土难离,但我还是举双手赞成,是到了该保护林子的时候了。”老人说局里已经给他和老伴分房了,旧房换新房,一分钱不要。

  金丕珠老人所说的旧房换新房,是林区正在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现场指挥基层单位义务劳动的金河林业局局长宋德才告诉记者,林场的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移居金河林业局局址的楼房或平房居住,也可以选择在根河市或牙克石市的棚改房居住。林业局计划用2—3年的时间,抓住国家实施棚户区改造的大好机遇,争取将在林场居住的7600多名职工家属全部移居到局址,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达赖沟林场目前已搬迁拆除住房770户,全部拆迁工作于今年底完成。

  据宋德才介绍,金河林业局最多时有8个主伐林场,“天保工程”期间将8个林场撤并为4个,扩大无人居住面积3000余亩。今年,林业局对包括达赖沟在内的三个山场居民实施生态移居,共计有2073户居民与林业局签订了移居拆迁协议。林业局本着拆迁一块,清理一块,绿化一块的原则,及时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全部移居后可恢复植被4600余亩。

  就要离开达赖沟了,记者频频按动相机快门,希望尽可能记录下这个林场即将消失的一切。我们相信,过不了多久,这里又将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

  采访手记:

  一个林场就要永久地消失,采访中记者心中难免有些酸楚。毕竟,那里是几代林业人为之拼搏奋斗,为之流泪流汗,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是曾为国家输送过大量木材、创造过辉煌的地方。然而,林场撤销居民搬迁势在必行。

  从生态建设的角度考虑,林业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毁林而是为了护林,还林场以本来生态面貌,是对生态的最大保护。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考虑,撤并林场、精减机构、节约支出,是为了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从职工利益的角度考虑,林场房屋破旧、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就医难、上学难,职工家属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低下,把林场职工家属移居到城镇生活,旧房换新居,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就医看病、子女上学等问题迎刃而解。有朝一日,当林场恢复了自然原貌,那一定是林业人对国家生态保护做的又一次贡献。(记者 刘玉荣 通讯员 张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