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六渡河村坐落在燕山山脉,四面环山,水资源丰富,怀沙河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银色丝带盘绕在六渡河村前。以前,村里有两大主导产业:一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板栗产业,二是依托原始部落游乐园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起来的民俗旅游业。
王为华 |
六渡河村板栗资源丰富,拥有4000多亩栗树。板栗产量受当年气温、水分、光照影响差别较大。2007年板栗产量约60万斤,平均价格4.5元;2008年,产量30万斤,平均价格3.8元;2009年,产量70万斤,平均价格2.9元。板栗产量存在“大小年”,价格却在逐年下降,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民俗旅游方面,2005年原始部落游乐园停业后,民俗旅游的客源受到很大影响。尽管2008年建设了栗花沟,推出了餐饮品牌“板栗宴”,但是因为没有旅游景点,留不住人。
王为华 |
2009年,怀柔加大栗树蘑的扶持力度,对种植户给与0.3元/菌棒的补贴。抓住怀柔区的政策机遇,王为华与村干部沟通,研究种植栗树蘑事宜。王为华前期实地调研,找到的适宜栗树蘑生长的脑峪、破寺、平地岭、麻丝峪、南沟等地一一对村干部讲来,在村两委会提出在全村低缓山坡种植栗树蘑的想法得到村干部的认可。之后,王为华通过广播的形式组织村民报名,并到报名的30多户的村民地里实地测量,以便确定种植规模。
由于是第一年种植,村民顾虑较大,村民对于人工种植栗树蘑缺乏经验,最后只有17户实际种植。为了让村民种好栗树蘑,也为王为华今后工作创造条件,王为华到怀柔区职业学校请种植专家周老师做实践培训,并全年指导全村栗树蘑种植。
2009年试种的定位是积累经验、推广示范。产出的栗树蘑一部分被游客采摘,剩余的被本村民俗接待户消化。第一年试种,栗树蘑和栗树实现双赢,种植大户(种植1000棒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
第一年试种的成功为王为华积累了种植经验,为推广种植打下了基础。2009年底,在研究2010年种植计划时,为提高村民种植栗树蘑的积极性,实现产业化发展,王为华与村干部协商,加大栗树蘑种植的补贴力度。村干部对于1.5元/菌棒的补贴存在顾虑,村委委员王桂春指出:万一村民超大规模种植,这些补贴无疑会成为村委会的负担。
之后,王为华利用借调到渤海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优势,与怀柔区农委、科委联系,把六渡河产业化发展栗树蘑的想法向农委冯主任、科委马科长汇报,争取政策资金。在镇、村两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王为华为村里争取到科委“科技支撑农业发展”项目资金50万元(2010和2011年每年25万元)。有了政策资金的支持,村干部的顾虑打消了,王为华准备大张旗鼓的组织村民报名。
王为华举办理论和实践培训4次,为种植户请种植专业户刘阵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庆红常年指导,王为华每周都到村里地里查看种植情况,发现问题当场解决。
种植技术解决了,销售还是一个大难题。通过前期的走访,王为华知道村民最大的顾虑就是销售,王为华提出:要统购统销,收购村民栗树蘑,统一进行市场化运作。鲜蘑菇卖不出去,就晾干,全年供应栗树蘑,建立一个完整的销售网络。
为了给全体村民做一个示范,王为华在本村脑峪承包了5户村民的地,种植栗树蘑13000棒,建设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为落实好基地种植工作,王为华请黄茂海跟王为华合伙,由他负责日常工作,王为华负责资金、技术、管理等。王永发、刘宝玉、崔玉娥、张宝善4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
经过多方努力,六渡河村百亩栗树蘑种植基地成功建成,38户村民种植82300棒,在到位的种植服务和种植户的细心照看下,第一茬栗树蘑采收12000斤,实现销售11200斤,剩余的800斤晾成蘑菇干,全年供应宾馆、饭店、礼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