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导语:
这里曾经是一个三无村,“无农业、无耕地、无工作”
采访村民(刘桂荣):土地都没有了,老百姓以什么生存,大家都特担心。
采访村民(孟广兰):那会人也很空白、盲目,大多数人都在家里。
如今成了海内外闻名的特色古典家具村。
这里曾经是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龙须沟”
采访(刘新):你一脚踩下去能给你陷下去
采访村民(刘桂荣):没法说简直的,污泥、粪便什么都有,特别特别脏
如今已经成为茶楼水乡的休闲景点
这里曾经的百年文化几近消失,如今技艺重拾的高跷队已三次走出国门
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请看《拓荒者——支芬书记》
主持人现场:看看这些漂亮的家具很别致吧,我手里面这个叫做带彩鸡蛋,其实它是一个瓷器,它是外面包裹了一层装饰的画,非常非常漂亮,这个就是一个大嘴鸟,据说这里面的家具都是印度的风格,像这样风格有特点的家具不同的风格,那里面还有好多展厅,跟我一起去饱饱眼福吧。
【解说词】:这里就是声名远扬的北京高碑店村的古典家具一条街。仔细端详,每家店铺的门庭和店铺内部,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风格别致而有特色,家具产品早已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地区。穿行于店铺中,或许您随意拿起的某件精美的家具饰品,就是出自国际著名设计师之手。对应着古典家具街,古典艺术新街、水乡茶楼一条街、民俗文化商业街与之遥相呼应,构成了高碑店村“三街、两区、一园”的文化产业布局。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曾经是垃圾遍地、商户零散、门庭冷清的普通乡村街道,究竟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2002年,村里来了一位支芬书记,在她的引领下,高碑店人不仅找到了新的致富道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重新树立起了千年古村几乎被遗忘了的文化精神和自信。
采访支芬:我觉得从高碑店,因为周边土地都没有了以后,就是如何在村庄里边,在老百姓的原宅基地上,如何把他们原来历史的文化产业给发展起来以后,一个是老百姓心里边有底,因为原来有过大小商家、大小店铺的这种繁荣景象,可以追随老祖宗原来在做什么,恢复原来的技艺和产业发展,这是一种思想。
再有一种,这些产业,比如说真是商家和这些店铺,还有古村文化这一块,它不需要大量的土地,并且还是一种没有污染,能够在村里边发展起来。
【解说词】:清朝时的高碑店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经是转运皇粮的漕运码头所在地,商贾云集,成为京城最热闹的“港口”。2000年前后,又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用地,耕地逐渐被征用,许多企业外迁,成为“无农业、无耕地、无工作”的“三无村”。高碑店村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境和迷茫。
采访村民(孟广兰):那会人也很空白、盲目,大多数人都在家里,三五形俩一伙的打麻将、扑克牌。
采访村民(刘桂荣):土地都没有了,老百姓以什么生存,大家都特担心,就想着干点什么,可是村里边没有的干。
【解说词】:2002年支芬书记到高碑店村,面对种种的压力和质疑,她首先率领大家开始了全村的垃圾清理工作,并做了定点倒垃圾的规定。要让平时散漫惯了的村民,一下子适应定点倒垃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村党总支会讨论后,决定安排保洁员定点进行监督,违反规定一次就罚款100元。曾经就有一个大妈,对这项规定有些抵触情绪,她出门就随手扔垃圾,被告知要罚款时,却很不屑的说,“我有钱,不怕罚”,保洁员的小伙子很有策略,他上前说,您看这样行不行,每天早晨我到您家门口帮您拎出垃圾,您就直接把100元给我吧,大妈一听就笑了,此后再也没有乱扔过垃圾。就这样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定点倒垃圾的习惯由村民开始的反感,到后来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2003年非典时期,这里成了北京市卫生示范村,“默默无闻”的高碑店村又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之后,村里相继成立了物业保洁公司、绿化队、保洁队等专业组织,共安排就业424人,建立了60余家较大规模企业参加的促进就业联席会制度,使全村1072名劳动力全部得到了安置。
采访支芬:就跟一个家庭似的,你要家庭过日子,你这屋里边干干净净、利利落落的,他这个心情也不一样,如果咱们村子里边都整理干净了以后,老百姓出来以后精神面貌肯定不一样。他就有了一个新的开端、有了新的气象和新的面貌来体现出来,这样为下一步的各项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解说词】:大家的生活环境整洁了,心情也自然舒畅了。之后,每天天不亮,马路上的保洁员就会经常看到一个身影,穿梭于高碑店的胡同街巷,这个人就是支芬书记,高碑店未来的发展何去何从,成了她当时心头的一块心病。在考察和探访的过程中,有一条街渐渐引起了支芬的注意,街上零零散散分布着一些经营古典家具的店铺。如果结合千年古村的文化底蕴,发展壮大古典家具产业,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高碑店村来说,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采访支芬:就是作为咱们北京首都,实际上真正的产业发展,你要是做加工,做这些与首都不相符的产业,也会影响首都风貌,如果要发展文化产业,并且具有国家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产业,它与首都的文化相吻合,因为作为咱们中国首都,说实在的,尤其中国具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如果把原来的历史文化发展出来以后,很符合咱们首都的风貌,从这个角度。
【解说词】:心动不如行动,经过党总支的认真讨论,古典家具街的发展思路立刻得以肯定和执行。为了再现高碑店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街上店铺都以明清建筑为蓝本,加以设计和改造。一次古典家具展示会,就吸引了200多家商户落户高碑店村,产业规模逐渐形成,年销售收入由原来的几百万元,飙升到了1.8亿元。古典家具街成为北京市的“特色商业街”,高碑店古典家具品牌海内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2006年高碑店村经济总收入14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
采访支芬:一个是对他们街面的改造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比如说按照明清建筑风格,或者说南方的可以按照南方水乡的风格,北方的可以按照咱们北方的厚重的明清时代的这种风格,这是从规划建设上。经营要有诚信理念,如果说你要进到高碑店,尤其古家具这东西是比较贵重的一种产品,如果说你发现商家,咱们这些购买者如果一旦发现出现假的了,咱们这立马有人去解决,咱们成立了古典家具公司,来专门解决这些商家这里边出现购物不愉快的这些事,调解这些矛盾。
后来我们又成立一个古家具行业协会,是定期召开这些商家老板的会议,研究咱们如何发展古家具,再有一个如何精益求精,如何创造新的古家具的特色产业。
相关视频:
【访谈第7期】辽宁篇——刘金钊:做最真实的自己
【访谈第6期】辽宁篇——“村官”刘洪秀创富现在时
【访谈第5期】北京篇——蘑菇王子王为华
【访谈第4期】北京篇——徐磊祥:沃野青春
【访谈第3期】北京篇——王鹏:将梦想照进现实
【访谈第2期】北京篇——王招凯:农村是另一家园
【访谈第1期】北京篇——付艳珠的执着村官“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