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解说词】:虽然高碑店村较以前相比,经济发展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支芬心里隐隐有一种忧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起,光凭经济实力还不行,道德与文化层面如果得不到提升,就如同一个人瘸腿走路,始终是跑不快的。高碑店村的未来在哪里?有一天,支芬书记把负责宣传的刘新叫到办公室,要跟大家讨论一下全村学习《弟子规》的事情。
采访刘新:我个人觉得特别难这项工作,我不知道怎么开展,另外我不知道就这时候开展弟子规,对咱们的工作有什么推进呢,我自己觉得是没有必要。
采访支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达到全村人和谐相处,邻里团结,并且孩子们都尊老爱幼,最后我们有一个老师傅提起说,说我们这印了不少弟子规,对孩子们的规范,和邻里团结的规范,那里边都非常全……把高碑店的文化产业发展好,实际上也需要有一种精神在,有一种引导的弟子规的引导作用,来体现出来。
采访刘新:哥们之间分家,感觉自己当嫂子的感觉到自己吃亏了,小叔子还不搭情,曾经矛盾过,也曾经想打架,但通过这时候,这时候发了弟子规,他学到这个,感觉着不应该,还是亲情最重要。
【解说词】:高碑店村自古以来就是个连通南北商业的重要枢纽,经济的活跃也使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前漕运时期的高跷、小车会、腰鼓、十字绣等技艺之前快被扔进历史中了。支芬为了恢复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让村干部亲自回家动员家属参加文体活动。
采访刘新:我们干部也有提出来的,说这个项目,我们家的婆婆是老八板,就是比较老太太比较死性的,另外她也是出于出来觉得没有面子的那种,有这种的老太太,当时一说就听得懂,书记说,没事,你家婆婆是老八板,凡是干部家属不出来的,工资降一级,这个我觉得当时虽然是一句笑话,但是推动这项工作确实管用,因为老太太,像我们回家一做工作,见到自己婆婆说,我说您可得去,您要一不去我的工资降一级,老太太一听还扣钱,得我去,但参加活动感觉是不一样的,像老太太,因为那时候是冬天,感觉出去一唱歌,感冒的都少了,那年还确实是,药费都降下来了。
采访(郭桂梅 计生专干):自从03年支书记来了,恢复高碑店文化之后,家家户户活动的阵容越来越大。而且以前最早的时候就有高跷、扇子,后来合唱、太平鼓,包括妇女的那些巧媳妇协会什么的,相继就成立来了。
【解说词】:村民开始不愿意配合,一旦加入会团,又像是受到了某种力量的牵引,积极性和热情一点都不亚于专业团体的演员。老人带着年轻人,高碑店的传统技艺就这样传承下来并重新登上了大舞台。村里的百年高跷队,曾三次走出国门,参加了“北京风情舞动伦敦、悉尼、洛杉矶”活动。
采访支芬:当时是到英国的鸽子广场去演出,当时英国他们的领班旅游的队长跟我们讲,说英国的鸽子广场从来没让外国的各项文化活动在鸽子广场上举行过活动。
采访(郭桂梅 计生专干):很多外国人还抢着跟我们高跷队员合影,因为我们有些动作都特别惊险,还有挺高度动作的,他们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解说词】:自从支芬上任以来,村民手中就都有一张“民心联系卡”,上面印着干部的电话,不管是家长里短还是村级事务,只要有需要村民就可以随时打上面的电话。
采访村民(孟广兰):树因为每年都在长,树长着长着就长到老百姓的房顶上了,一打雷屋顶上的暖气管子就冒火星子,有的地有一天早晨起来,夜里头下雨,三四点钟的时候,打大劈雷,东边把树都劈了,我们这边好几家房顶冒火星子,觉得挺害怕的,大家伙咱们找找村里,找找支书记试试,我说咱们试试看看支书记灵不灵,就把这个情况说了,打雷挺危害的,这些树,给我们带来这些危险,把这个情况说了一下,说您甭管了,说一会儿我安排人就去,结果就在八九点钟,就来了吊车,来了绿化队的,就开始剌这树,当时我们真是这几家,我们东区这边人都特感动,觉得咱们老百姓在书记跟前说话,还真是当回事儿。
采访村民(大姑):老人找支芬去解决80岁以上老人劳保的问题。
【解说词】:村里有一家兄妹三人,父亲得了尿毒症,每次透析都要花上万元,几年治疗下来,花费了几百万,三个儿子陷入了困境,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已经借了,实在再也拿不出医疗费了。兄弟几人没办法,硬着头皮去找支芬书记,听了他们家情况,支芬书记立即召开党总支会议讨论如何解决。最后决定让党总支也充当老人的一个“儿子”,与其他三个儿子一样,每年负担一万元的医药费。并且这个决定已经写入了档案,将来即使支书走了,下一任也得接着执行。
采访村民(孟广兰):反正不管老的少的,都感觉支书记他一来没有架子,第二个,给老百姓办一些实事,虽然事不大,说树,说转工,当然说给老人转不转,转不了几天也得死了,但是她活着一天,她就感觉到共产党的好,她念叨支书记的时候她就说,共产党的干部,我妈都说这是共产党的干部,她不是光说支书记,在我妈看来像支书记是共产党的干部,在她心里就这么想。
【解说词】:现在高碑店村在支芬的带领下,高碑店村已形成国际民俗接待产业,非物质民俗文化产业,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医药物流销售产业,通惠人家餐饮产业五大产业集群,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农村,正孕育着发展的强大后劲。
采访支书:如果说按照咱们老北京,它有一个胡同文化,比如说咱们高碑店,要建成一种明清时代风格的建筑风格,完了又打造出胡同文化,胡同文化里面包含着经济文化和咱们的居住文化,所以最后我们确定就是用建设新农村的契机,打造高碑店,恢复高碑店传统文化。
【解说词】:在支芬的办公室门口,就挂着一幅高碑店的未来区域规划图,她不无自豪的说,你看现在高碑店的经济区域已经构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像一个宝鼎,说这话时书记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饱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采访(孟广兰):支书记,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您的身体好了才能帮助我们大家伙过好日子,您的健康就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采访村民(刘桂荣):最想说的就是支书记别走,把我们高碑店东区也建造好,像西区一样,成为一个美丽的乡村,真正的美丽乡村,我们特别期待着这一天。
采访(刘新宣传主任):这几年从她到了高碑店,就属于干事特认真,我觉得每天都在想高碑店村的事,像我们宣传干部有时候跟她出去作报告,参加什么会,聊天就没聊过个人,全都是高碑店村的事,所以我觉得毕竟也是50多岁的人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相关视频:
【访谈第7期】辽宁篇——刘金钊:做最真实的自己
【访谈第6期】辽宁篇——“村官”刘洪秀创富现在时
【访谈第5期】北京篇——蘑菇王子王为华
【访谈第4期】北京篇——徐磊祥:沃野青春
【访谈第3期】北京篇——王鹏:将梦想照进现实
【访谈第2期】北京篇——王招凯:农村是另一家园
【访谈第1期】北京篇——付艳珠的执着村官“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