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3日 10:35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CNTV-农家乐
>>点击进入农家乐
在中国的山村,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怀揣梦想和激情,离开城市走进泥巴墙,在实践中践行着自己的梦想。王鹏,北京市首个“书记主任”一肩挑的80后村官,一个真正将梦想照进现实的人。
正月十四一大早,记者刚进西寺峪村村口就听到了悦耳的鼓乐声,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村里请来的二人转演出团,此时村民们正围坐在村委会大院前的广场上,兴致盎然的看文艺演出,欢度元宵佳节。
采访:(王鹏)反正都挺高兴的,村民满意不就行了吗。冬天我们这儿还会有一些文艺活动,歌唱比赛,扭秧歌,二人转,打鼓书,村里边搞各种文艺活动,放电影。你也看见了,我们这儿挺热闹的。
这个长相憨厚、敦实的小伙子就是王鹏,自从2007年来到西寺峪村做了村官,如今已有3个年头了。2009年11月,他以92%的支持率,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半年之后,在乡亲们信任的目光中,他又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从村书助理到书记主任一肩挑,这个年轻“实干者”用实际行动逐渐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赞誉。
据村民介绍,2010年5月以前,西寺峪村的村民吃的都是水窖水,每家的院子里都有人工挖的一个方方正正的窖,从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挑来水灌到里面,盖上盖存着,一吃就是半年。
采访:(村民隋巨满)以前我们村根本没吃上自来水,自他来以后,他上任第一年就吃上了自来水。所以大家对他评价是很高的。
采访:(村民隋书英)以前吃的是水窖的水,从井里往个人家里浇的水。
采访:(村民隋巨满)基本是半年供一次,就是往各户的水窖半年供一次。
采访:(王鹏)当时说实在,我觉得自己非常非常不方便。这水是生命之源,村民吃死水太不健康,所以就找各个方面吧
自来水要开始修建了,但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由于整个西寺峪村坐落在山腰上,各家各户的房子也依山而建,地形非常复杂,想开辟出一条地下输水管道通道各家各户,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采访:(王鹏)得竖竿子,15米的竿子三千多斤,我们这边纯山区,吊车进不来,纯人工,又危险又不好干这活。
开山修管道、探点打水井、择高建储水池,每一步过程虽然艰辛,但离目标却是越来越近了。供水的电力配套是最后一步,因为地势高,从300米地下打出来的水,还需要被高压输送到山顶上的蓄水池,再分流到各家各户。
采访:(董鑫)跟我们镇里边的党委书记取得联系,一块儿去供电局,还有发改委跑这个项目,基本上一天得去好几趟。慢慢的,吃水的问题就解决了。
采访:(王鹏)反正就求人,加上我年龄又小。说难听点,脸皮厚点,找着各位大爷大妈,各位领导,东央个西央个。
2010年5月,世世代代吃小水窖的寺峪村人终于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而且直到现在,没有向村民收过任何水费。
采访:(王鹏)咱们终于吃上水了,不能说吃点水再给您算点钱去。
采访:(村民隋巨满)水质比以前肯定要好,这是经过卫生局监测的,全部达标的水。口感比较甜吧。
生活用水解决了,王鹏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头脑里还在盘算着另外一件事。西寺峪村祖祖辈辈都以种植为生,山上的每棵核桃、板栗、红萧梨、大桃都有归属,老百姓靠天吃饭,赶上年头好卖上个好价钱,一年不愁了,但一旦遇上冰雹、冻旱,果物都没了,村民一年的收入也就泡汤了。
采访:(王鹏)在咱们北京推出一个政策性保险,就是农险。上完67块5的保费,能赔3000块钱。后来我们班子就碰头,就想这个事,最后决定出资给上保险。为什么大队出资?是因为村民不认可这个,他会认为这个钱花了不出险就白花了。所以后来我们想钱也不多,一亩地才67块5,而我们全村有381亩地,全算上才两万七千多块钱,我们大队把这个钱出了。真正出了险,老百姓能得到保费。
王鹏上任几年间,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村民房子翻修改造,门窗墙体都加上了保暖层;土路变成水泥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修路砍伐的树木,变成资产分给了村民;成立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村民不出村也能把果品卖出个好价钱。
采访:(王鹏)我在农村长大的,我感觉到农村老百姓需要的就是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裕起来,基础设施各方面都很重要,这是实在的。但是呢,你建得跟白宫一样有没用,他得有钱,他的月收入真的说跟一月能挣三四千块钱,一年能拿到三四万,过年吃的,喝的,玩的,乐的,买的,花的,都没问题,他不用考虑,那就能保持稳定。
精彩回顾:
【对话大学生村官第一期】付艳珠的执着村官“情结”
分段点播:选择村官职业不后悔
最大收获是体味更多亲情人情
当村官能更多发挥自己优势
成就感逐渐替代曾经的彷徨
【对话大学生村官第二期】王招凯:把农村当做自己的家园
分段点播:“把村官当成跳板”是对村官职业的误解
很多未毕业大学生对农村工作很感兴趣
细心与真诚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细微小事中体现价值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