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超过两亿亩。近五年来,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100亿斤的速度增长,2013年粮食总产跃上1200亿斤台阶。
“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黑龙江两大平原启动试行,为我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王忠林说。如今,借三中全会改革之风,黑土地吹响了向农业现代化奋进的号角。
夯实基础 助推农业大发展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垦建三江管局鸭绿河农场,因境内有鸭绿河、浓江河、黑龙江“二河一江”丰富的水资源而得名,也是我省重要的原粮生产基地和稻米加工基地。
在鸭绿河泵站,农场宣传部人员向记者介绍,以前受地势影响,常年积水不断,为了改善低洼易涝区,农场积极向国家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实施高标准粮田改造工程,打造现代化农业生态示范区。今年,这条汇聚了鸭绿河与浓江水的人工河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夏季防洪、排涝的过程有效保护了附近5万亩良田。
作为国家“先行先试”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验区,鸭绿河农场通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1.5万亩。按照每亩水田增产100公斤水稻计算,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1200吨,新增产值336万元。
从种到收,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场扩建10栋现代化催芽大棚,新增18套新式催芽设备,不仅具有隔温作用,还有自动搅芽功能,可实现100%催芽。农场粮食收储中心日可处理粮食500吨,用来烘干和防潮凉处理,同时可储粮7万吨。粮食储存问题得到解决,农户再也不用担心粮食放家里受潮了。
农业示范区建设在鸭绿河农场得到完美体现。未来,鸭绿河农场将依托坚实的农业基础,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基础上,打造成鱼、鸭养殖基地及建设现代化农业景观带。
鸭绿河农场仅是黑龙江垦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验区的一个试点。近年来,黑龙江垦区不断完善以种植业为主的基础产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并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把垦区建设成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和“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工收入为目标,形成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大农机助推农业大跨越
近两年,现代农机合作社在我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使万亩良田在龙江大地上呈现,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大大提高、先进的农业科技落地生根。
在建三江管局浓江农场,晾晒场上一垛垛金黄的水稻堆起来仿佛座座小山,预示着丰收年。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来回穿梭的整地农机,将大片的黑土翻成了土块。
“今年秋收早,农时提前,大部分田秋整地完成了,只有少量的还在旋地,旋过的土地更松软更利于保墒,为明年春播做好准备”。该农场副场长刘宝介绍说。
记者注意到,农田被分割成一块块的格子,星罗棋布,更像一块棋盘。这些被称为格子田的池子主要用来种植水稻,一个格子20亩。秋整地及扩大格田面积都是这个农场采取的高产措施,同时也利于耕种和管理。
浓江农场第一管理区高标准示范田里,杜胜文正跟着机车指挥翻地。一脚踩下去,黑土十分松软。杜胜文说,自己和老伴已经种了11年水稻,今年种了640亩。正常情况下亩产800斤粮食就可以保本,现在亩产能达到1200斤。扣除成本,收成还是不错的。
因为统种统收,尤其大型农机具的使用,再加科学的管理及每块地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杜胜文并不算忙。在浓江农场,像老杜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很多,因有大农机帮忙,一家种上几百亩地算是平常事。
“农机标准站排头兵,科技创新争一流”。在管理区农具场,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整地机一应俱全。管理区副主任李德润告诉记者,在这里,全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机械都能看到。这里的农机农户可以租用,也可以自己购买,实行统一停放,统一管理。
记者从省农委农机局了解到,从2008年投资兴建农机合作社开始,目前全省共投入资金103.4亿元,共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817个,分布在全省13市地86个县市区。其中旱田现代农机合作社799个,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18个。
目前,我省以全国现代农业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四大粮食作物主产区,以两大平原51个县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推动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进程。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农机合作社覆盖全省主要粮食作物产区。
合作社带领农民奔富路
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
“三中全会传递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民增收的关注。两大平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够让我们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双城市良农谷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彩华说。
“今年春涝严重,秋粮含水大出售难。要不是有合作社,这么严峻的灾情,农户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近日,大西江农场光辉合作社第四养殖区,区主任任忠安说,合作社抵御灾害能力强,风险共担,今年玉米收成不错,品质也好。
这个仅由8人管理的合作社,吸引了837户职工全部入了社,种植2360垧土地,从春播到秋收,实现了统种统收,统一销售的模式。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像大西江农场一样,专业合作社在我省的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合作社不仅增加了抗风险的能力,还带动了农户增收,成为我省实现农业增收,农村增富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培育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全省仅农机合作社就达817个,自主经营土地面积达990万亩,合作社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大农机作业,使玉米大垄通透栽培、水稻钵育摆栽、深松整地、重大病虫害统防等先进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快了我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城市化,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有了产业也就有了就业,农民就有事做,就能有力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翠霞说。
搜索更多每日农经 致富 的新闻
- 2012-11-07 23:47 [每日农经]飘香的融水香鸭(20121107)
- 2012-11-01 09:02 [每日农经]兔子产值翻番的秘密(20121031)
- 2012-10-18 09:07 [每日农经]飞得更高的向海大雁(20121017)
- 2012-09-29 00:12 [每日农经]2012相聚农交会(20120928)
- 2012-09-26 23:19 [每日农经]深山老林寻人参(20120926)
- 2012-09-25 09:13 [每日农经]早熟的冬枣(20120924)
- 2012-08-29 23:22 [每日农经]水里“捞金”有门道(3)与众不同的鹅(20120829)
- 2012-08-17 22:35 [每日农经]迎十八大,老区新印象(5)养在松树林里的土鸡(20120817)
- 2012-07-20 01:35 [每日农经]增值的平凉红牛(20120719)
- 2012-07-17 09:11 [每日农经]物美价廉的菜中灵芝(201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