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三农 > 科技致富 >

26载剑指世界难题棉花黄萎病终居国际领先地位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4日 09:52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农业部网站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本网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课题,攻克了世界性难题,被由朱玉贤院士、喻树迅院士等棉花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定为,该课题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人工高压复合动态病圃抗黄萎病鉴定、检测技术和棉花抗黄萎病新品种选育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据中国农科院加工所所长、课题主持人戴小枫介绍,棉花黄萎病是制约棉花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病原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并不断累积危害,而且变异频繁,使用化学药物、耕作、栽培等手段均无效,常年导致棉花产量损失10—15%,被称为棉花的“癌症”。棉花黄萎病在世界各棉区较为普遍,而我国是发生危害最重的地区。由于缺乏可利用的抗性资源和田间动态鉴定、稳定筛选、准确跟踪其抗性基因的有效方法以及对抗黄萎病的遗传模式不清,使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成为了世界性难题。

  戴小枫告诉记者,课题组历经26年,矢志不移,潜心研究,明确了我国现有抗(耐)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存在的真实性,证明了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为多个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模式,突破了以往田间抗黄萎病鉴定结果不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差以及缺乏可有效利用的抗原等关键技术,筛选出了棉花抗黄萎病紧密连锁的标记,建立了分子标记快速鉴定技术,创建了人工高压复合动态病圃筛选与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病育种技术体系,创制出了我国第一个高抗黄萎病的棉花新种质中植372,并以中植372为骨干亲本,培育出了新种质、新材料、新品系128个,选育出国审品种7个、省审品种6个。培育出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第一个抗黄萎病、对枯萎病免疫和高抗棉铃虫的三抗棉花新品种——中植棉2号,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该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2007年被农业部指定为国家区试对照品种,先后成为农业部和多省主导品种;新陆中46号在新疆库尔勒尉犁县百亩连片种植,连续2年创下新疆棉花大面积籽棉单产最高纪录,达到每亩800公斤以上。

  据了解,目前以抗黄萎病为主要特征的中植棉系列棉花抗病新品种在我国已实现推广应用面积5580万亩,直接经济效益123亿元。中植棉系列抗黄萎病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和应用,有力促进了棉花种植技术升级换代,彻底结束了我国棉花不抗黄萎病的历史,步入有抗黄萎病品种的新时代。该课题发明的新方法、新技术,创制的新种质、新材料,在有力促进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和抗病虫害育种学科发展的同时,对其他典型农业病害防控研究也提供了有益借鉴。值得欣喜的是,该成果现已被国外同行相继采用,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热词:

  • 每日农经
  • 致富
  • 致富经
  • 科技苑
  • 乡土
  • 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