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老柴可不一般。一个地里刨食儿,没念多少书的妇女愣是成了富裕户。”认识蛟河市河北街道团结村葡萄种植大户柴立华的人经常这样说。“我也没啥,就是比别人勤奋点,爱琢磨。”柴立华总是这样回应。
如今,柴立华凭借刻苦学习科技和独到的市场眼光,建立了占地1公顷、16个品种、7000多株的葡萄园,年纯收入达到十几万元,在当地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人称“葡萄女王”。
团结村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和许多农民一样,她初中毕业就在家里种玉米等传统作物,收入微薄,日子过得不富裕。可她不安于现状,总想着找个合适项目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山东枣庄有个农民靠种葡萄发了家,便带上家里不多的积蓄,前往山东学习,回来后向亲友借了5000元钱,买来1000株葡萄苗,建起了一个占地约2亩的葡萄园。
创业初期那几年,丈夫并不看好她这个项目,就外出打工去了。她带着年幼的孩子,吃住在葡萄园里。园里的房子非常老旧,没水没电,赶上坏天气,又透风又漏雨。这点辛苦还不算啥,最让她痛心的是秋后收的葡萄买不上价,不挣钱。
“咋就不挣钱呢?”她苦苦地想着。一天,她看电视新闻播报的某单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招商引资。这让她眼前一亮。她不顾家人和周围人的反对,先后到烟台、锦州等地向行家学习,参加蛟河市葡萄技术培训班,多次请来吉林市的技术人员为她的葡萄“把脉会诊”。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她种出的葡萄在外形、口感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卖上了好价钱。
“品质提高了,规模就得扩大,而要扩大规模,先得主动开发市场。”多年的外出让她长了见识。在销售上,她把葡萄分成不同等级,把优等的精包装成高档礼品,利用中秋节、国庆节,以高价卖给采购商,而把中低档的卖到批发市场。
谈到今后的打算,她说:“我不满足现在这点成绩,我还得多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更新品种,打出自己的品牌。现在不是流行乡村游吗?今年我想仿照天岗窝集口采摘节的模式,把我的葡萄园开发成一个生态采摘园,到时候,我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我这儿采摘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