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农家乐 > 我身边的党支书 >

[我身边的党支书]隋长海:强村富民织就小康梦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15:20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CNTV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11ADA0B5FE0F451d9A1671CD9F89A0DA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温馨家园:爱心养殖基地

(解说)

红透山的村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到了2004年,红透山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可就在这时,还有一部分人的生活,让老隋放心不下,那就是村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和残疾人员。52岁的李彭阳身体多病,与哥嫂在一起生活,经常与哥嫂发生口角和冲突;40多岁的朱凤森从小就没有父母,住在养父家,养父母待他苛刻,每天都要上山弄柴火,活没少干,吃的却连猪食都不如;江亚陈更是这样,因为媳妇离他而去精神受了严重刺激,女儿不在身边,他自己住在石头破砖垒的不到一人高的小房里,盖的被子里没有多少棉花;再说杨春庆,孤身一人,家里的破房子,晚上坐在炕上可以数星星,一到冬天冷得抗不了,他就总到旁边邻居家的小卖店取暖。细心的店主给杨春青计算过,最多时老杨半宿就到店里去了13次。白天这些人四处游荡在街头巷尾和202国道上,晚上他们有的可以回到不堪入目的家中,长年累月,缺少自理能力的他们,依然成为家里人不堪重负的累赘;有的由于多种原因,没有亲人照看,吃住没有着落,走到哪就睡在哪,夏天还好过一些,到了冬天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冻死,被饿死。

    这一切让刚刚带领乡亲们摘掉穷村、差村帽子的隋长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帮扶解困计划——把这些人集中一起由村里管理,让他们自食其力。隋书记的想法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是富有创意的,这样可以变输血为造血让他们自食其力,可当把想法告诉村委会成员和村民时,却引来了众人的非议和疑虑。他的计划能顺利实施吗?

(同期)

村民 张凤贺:当时是认为隋长海是有点彪呵呵的,你说这些人自己家都管理不了,你说集中这来,你说你操多大心。

村民 张艳香:(村民)有的也就是说呢,能长远,意思说咱们这个生产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

(解说)

望着大家充满疑惑的表情和莫衷一是的看法,隋长海却固执地要坚持实施这个计划。

(同期)

记者:当初怎么想到办爱心养殖基地。

隋长海:当时说实在的,这帮飙子成天没有事就游街,人家扔个苹果核也吃,我们村是省级文明标本村,这帮飙子,你说给饿死一个冻死一个,你怎么解释,你叫什么标兵村?

(解说)

看到隋书记态度这样坚决,村民们大多数人投了赞成票。因为他们信赖隋书记,他们知道这位致富带头人惦记的是全村人的幸福,用隋书记自己的话说,新农村建设不能使一人掉队,就这样2004年养殖基地建设计划在红透山村正式实施了。村里收回了外人承包的一处羊场,投资45万元,划出55亩饲料种植地,购买了150头牛,20头猪,50只鸡,以及一系列必要的生活生产用品。20046月,爱心养殖基地正式建成,村里还特意挑选了村干部芦福先、乔金生,村民韩素华入住基地,具体担负起了为这些特殊人员服务的任务。

基地成立一年后,成果就显现了出来。昔日衣食无着的累赘人变成了自食其力的人、快乐的人、幸福的人。智障的冯连生会洗脸了,并且改掉了往衣兜儿里揣饭的坏毛病,残疾的李朋良成了养牛、喂猪、割柴的多面手。

(同期)

隋长海:我们有做饭,专门给擦玻璃,收拾屋里,洗衣服,拆被有这些待遇的。

记者:这些专门雇过来的?

隋长海:这是带工资的。

记者:也是村里边的?

隋长海:都是村民,都是我们村民,一会儿我领你们去看看,看看那些人,都能干伙,有的像冯飙子,一般比劳力都能干,可能干活了。

 

杜红:来这个地方一咱们说,人家就是残疾人,咱献爱心人,也是挣到工资,就是说是谁都有利益,你看人家村长做出来,别说节钱,不给钱我愿意伺候这些老人。

记者:觉得村里面像个家?

杜红:像家,特别这些残疾人有一个温暖家,到点饭给热乎乎做了,到点就吃,然后该休息休息,炕都热乎,有自己家还没有这么温暖说句实话,忙的农村人下完地回来,咸菜、酱吃一口这是一顿顿菜。

记者:你觉得你在这儿做得开心吗?

杜红:挺开心,因为有爱心我就觉得开心。

 

(解说)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基地成立一年后的一组数字,种植的蔬菜达到了自己自足,出栏96头育肥牛,20头猪,卖了5万公斤玉米,不仅自己丰衣足食,还创收了4.7万元,人均创收达3700元。爱心养殖基地的成功,还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抚顺日报、辽宁日报、中国民族报都以整版的篇幅重点报道。隋长海和他的基地管理人员被称作感动大山的人、给乡亲们驻满希望的人。辽宁省先进县教育学术组,在了解了基地的事迹后,为基地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爱心养殖基地。

2008年沈吉高速公路占地,村里借机投资200余万元对爱心养殖基地进行了搬迁改造,盖起了新房舍、牛舍。现在,基地不仅养牛还养猪、养鸡,并投资建起了一个酒厂,扩大了爱心养殖基地的生产和生活规模。今年,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又将17个贫困户安排到了基地,使爱心养殖基地由原来的解决残疾智障人员的生活基地变成贫困户的脱贫基地。

(同期)

王玉海:当时应该说它是这些人,智障人员不仅是家庭负担也是村里负担也是社会负担,这几年来看它变成让家里美、村里美、社会美。说到家由原来三个负担变成三个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