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市场 有的放矢
【主持人】:刚才是从技术员变成了销售员,肯定也会遇到一定困难和难题,您是怎么打开这个销售局面的,能不能给我们举几个例子?
【王连明】:刚才我说的是给老百姓卖大萝卜,再一个就是学习市场,就说我种的东西怎么能够适应市场,就是这个季节这个菜值钱,那个季节那个菜值钱,所以我们就把这个规律摸清了。
|
王连明 通州区漷县镇草厂村党支书 |
再一个,我们不盲目地去号召老百姓种什么,而是我们把老百姓、把村民一点一点地引向市场发展的规律。你看现在吧,好多村民种菜的,我们不去管他,他比我们做得还好,他所掌握的市场这一块,要强于我们当时,现在您甭管他,一年他的一个棚按去年来说得达到一万五以上,一个棚的纯收入。反正这个你要在我们从开始建党员基地,到给村民建棚,到现在,我们始终抓住市场这一块,就是把老百姓往市场上带。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您谈到了通过这些实践,您摸索出了“能人带动”还有“小额贷款”两种支付模式,那咱先说说这前一种,您有没有在还没有看到收益的前景下,您是怎么带动村里的能人出资的,他们的反应是什么?
【王连明】:我们开始要走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道路的时候,就定了“能人带动”。刚才我说党员是一块,给党员搭建一个舞台,就是党员带动、拉动。再一个就是能人带动,我们村有种花的,那会儿,他是种了几年,一个是有经验,一个市场也不错,后来我们就给这个能人等于搭了一个舞台,提供一块地,让他去建棚,也用他的事实去教育村民,主要还是以“能人带动”的形式,拉动村民。
【主持人】:刚才您也谈到了要建棚,村民愿意占地建棚吗?当时他们的工作是怎么做通的呢?
|
主持人 赵倧博 |
【王连明】:在一开始建棚的时候是不太愿意,即使党员基地出现了成绩,有部分村民想建棚,但是那会儿的地全在老百姓手里,一家一家按人口分的二亩地,整个就在村民手里头,有的愿意建棚的愿意拿出地来,有的没认识到的就不愿意拿出来。后来我们干部就分头做工作,总部采取一个是从将来经济发展这块跟他们谈、做工作;再一个,在经济方面补偿他们,促使土地流转,这个工作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我们拿出来一千多亩地,连片的地,一千多亩地,基本上牵扯家家户户,那会儿的工作是真难。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看到说您摸索出两种致富模式,一种是“能人带动”,咱们再说说“小额贷款”这个方面,它应该是从资金方面解决了农民修建大棚的问题,但是这个技术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王连明】:先说“小额贷款”,我们村从历史上都是粮食,都是收益低、百姓穷,可是那会儿集体也穷,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那时候准备建一户一棚,集体资金也不够,国家补助的资金是大部分,但是需要农民也出一部分,但是农民没有钱,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这一块,我们给了“小额贷款”,每一户给五千块钱。那时候我们党员还集了一部分资,队伍特困资,确实我贷款怕还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党员三户两户帮一户,就是你把钱集资过来以后大队统一扶植某一个困难户。所以那时候解决“小额贷款”实际也是为了把这个棚建起来,因为那时候集体出一块,国家补一大块,个人拿一小块,所以就为了个人解决拿一小块的情况下搞这个“小额贷款”。
【主持人】:那么现在草厂村这种无公害的蔬菜已经形成一个品牌了,在实现大规模种植后,怎样保证质与量的兼收呢?
【王连明】:您看我们现在这几年,农业设施发展到现在,一个,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一个,我们的产品一年一年也在提高。你看这是我带过来的,这是彩椒,这种彩椒我们叫它无公害蔬菜,甚至叫它有机蔬菜,一个是个儿大,肉后,口感好,而且任何农药都没有,在彩椒的生产过程当中都不使化肥,全是有机肥,所以我们产品的质量您吃着绝对放心,这是我们种这一块的,包括小西红柿,包括我们双毛菇跟金针菇,这是种这方面的,吃起来特别放心。再一个,我们把加工业也搞起来了,这是我们做的果脯,这是小西红柿做的果脯。
【主持人】:您给我们网友朋友们展示一下。
【王连明】:这都是,这是我们自己加工的。还有我们做的小酱菜,都是咱们自己做的,而且特别好吃,口感特别好。
【主持人】:等于这就是咱们村的变化。
【王连明】:对,发展到现在,我们的产品质量随着我们的发展在提高,我们的村民收入也在发展中逐步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