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创业初期的挣扎与收获:
(同期)刘洪秀:每天有7个工人为我做工,这几天我的工程已经要完成了,马上就要开始试种植。
记者:上面为什么盖这么多草?
刘洪秀:今天风大,如果没有风的话我们就不用盖这些稻草了,可以直接支遮荫网,这样成本还低,用的时间还长,但是我们这个地区就是风大,所以必须盖这个稻草,用来遮荫,而且用绳索固定,这样棚才能结实,这都是我们去年种香菇的经验总结。
2009年到村部之后,刘洪秀逐渐认识到来村里必须要做些事情。
(同期)刘洪秀:工作之后我觉得大学生村官主要有三种定位:一种是学习型;一种是创业型;还有一种是事业型。我们主要是把这三种定位都兼顾,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抓一种类型,我就选择了创业型。
选择什么项目创业,带领村民致富,一时让刘洪秀犯了难。
(同期)刘洪秀:想过许多创业的办法,曾经想过为村民办理出国,因为(出国打工)这是一个抚顺市的形式,抚顺市有很多朝鲜族,他们经常到韩国,到其它国家去打工、务工,收入颇丰。回来之后都可以买楼房、置地什么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村民出去赚钱之后,回来也能买楼房置地,但是我工作期限只有两年时间,所以这个想法变成现实还是比较困难。也组织过大家编手工艺品,这个已经成功地实施过,但是它的收益非常微小,甚微,应该说是,只能说每天二三十块钱的零钱供大家花,并不能说对农民收益有明显的提高和增加。所以这个后来我也放弃了。经过许多次尝试之后,我感觉没有什么出路。当时我们新宾电视台当时介绍了冷棚(香菇),我偶然间就看到了。看到之后,我当时也是满脑子都是创业的思想,就想以这个为切入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调查,还有走访,逐步确立了这个想法。
种植冷棚香菇在镇上已经是主导产业,但是在马架子村还没有一家。刘洪秀意识到必须自己带头尝试,获得成功才能在全村推广。当刘洪秀把种植冷棚香菇的想法告诉母亲的时候,却遭到母亲的反对!
(同期)母亲赵立会:刚开始我不同意,我说我要上班,没时间,再说种香菇这个活谁都知道老累了,我说我也干不了。
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也有自己的工作,靠他自己种冷棚香菇简直是比登天还难。但是他认为,这个项目必须要做!
(同期)刘洪秀:因为我们调查当中发现,这个冷棚(香菇)一是效益上非常稳健;二是技术上已经成熟了,三是我们这个地区特别适合。
(同期)母亲赵立会:他坚定要做了,我说那你已经要做了,那我也不能说我得帮你这边干,那我那边工作不也还得干,干不了了,所以工作那边就辞了,就帮这边干。
得到了母亲的全力支持,刘洪秀立刻向组织提交了调研报告。
(同期)刘洪秀:我提出这个想法,我们的村书记,还有镇党委政府,还有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对我的想法都非常认同,并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
毕竟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的困难让刘洪秀在心里打了退堂鼓。
(同期)刘洪秀:在创业初期的时候,确实有想过压力太大,而且各方面都不了解,有想过放弃的这个想法。但是,这个想法被我母亲看出来了。
(同期)母亲赵立会:我看他有那个意思(想放弃),但是他心里好像是压力太大那种。我说既然已经跨出来,已经选择这个道路了,那你就想干出一番事业,咱们就干吧。
母亲简短的话语让刘洪秀找回了最初的自己,正视困难,各个击破。当时缺资金、少技术,而且没有实践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些困难在刘洪秀看来也就是将来农民要创业必然遇到的困难。
(同期)刘洪秀:在技术问题上,我先后到新宾县的红庙子乡、红升乡,到苇子峪镇,到岫岩,还有抚顺特产学校,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考察,把这个技术,相当的技术都学到手。然后我们的市委、县委组织部通过市、县人民银行在我们农村信用社为我办理了三万元的贴息创业贷款。而且市农林办,还有我们县农发局,免费为我资助两棚类似的大棚钢筋骨架,为我提供了创业的便利条件。
冷棚香菇很快有了收获,一棚净赚1万元,今年年初村上成立了第一家合作社,刘洪秀也拿到了经纪人资格证。村民们真正看到了成效,先后有36户加入合作社,但是到最后种植时却只有16户,一半多的村民退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期)刘洪秀:农民的加入和农民的退出是他们自愿的,但是产生了大部分农民退出这种现象,我也是非常着急,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资金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解决不了的,就是我们新宾县整体上冷棚香菇的发展还是非常有优势的,但是也有局部亏损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许多蠢蠢欲动的村民,扼杀住了他们进入冷棚香菇事业的这种念头。比如说我们村的小组组长姜俊东同志他就是因为技术方面,还有道听途说,从而放弃了种植冷棚香菇这种欲望。其实这个寓意很简单,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我们没有自己淌过这个河,我们怎么能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呢?所以说我建议大家遇到事情还是要主动地去战胜困难,克服困难,考验一下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水平。
(同期)姜俊东:当时想干,想干,然后犹豫了一下,觉得这个成本挺高的,属于新生事物,大棚在咱们全村来说,咱们村是头一次搞的,所以有点犹豫不决。也觉得挺遗憾的,但是咱们出点力吧,出点技术方面、力量方面、资金方面咱们扶持一下村里这块。
记者:如果要是今年8月份的时候有了一定的成绩的话,还会再干吗?
姜俊东:我肯定起到带头作用,准备计划我们再调一块地出来,再建一个小区,50方的小区规模。
往期回顾:
【访谈第四期】徐磊祥:沃野青春
【访谈第三期】王鹏:将梦想照进现实
【访谈第二期】王招凯:把农村当做自己的家园
【访谈第一期】付艳珠的执着村官“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