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刘登亮),4月18日,中国网络媒体菜乡行记者来到“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寿光三元朱村,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在接受中国网络电视专访时候表示,农民发家致富离不开勤劳,更要靠农业科技。王乐义说,农民要增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三元朱村的发展经验表明,村民的勤劳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只有掌握技术,农业产出、生产效益才会提高,农民收入才会提高,才能走上富裕道路。
王乐义介绍,三元朱村1978年整个村集体收入只有17万元左右,但是到2011年,有的村民通过蔬菜大棚一年收入就接近17万元。以前种黄瓜一个大棚产量22400斤已经相当高,现在通过选择好的品种、新的种植技术产量能达到4万多斤,产量提高了收入自然就跟着提高了。
另外,三元朱村的经验显示,农民发家致富跟基层党支部的支持是分不开,因为单个农户在筹措资金、抵御风险、寻找农业技术等方面比较单薄,需要发挥农村党员和基层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让农户看到实际的效益,农民自然就会跟着干了。1978年9月,王乐义被大家推到了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为了让大家早日脱贫致富。身为村支书的王乐义决定到山东农业大学向教授请教,等到带上干粮到了济南,才发现农业大学不在济南在泰安。
到了泰安没想到吃了“闭门羹”,“胸前一块补丁,肩旁上一块补丁,腚上还补着一块补丁。门口老大爷还以为我是个要饭的。”王乐义用浓郁的山东方言跟记者介绍,“我今年已经72岁了,当时凭着年轻人的一股犟劲,门口大爷不让我进去,我就坐着门口等着。”正是这种山东人朴实执着精神,最终王乐义如愿以偿的要到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技术。后来以王乐义为首的村支部又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栽果树,建大棚,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支持帮助,从此三元朱村一步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中国网络媒体菜乡行系列报道之“蔬菜大棚之父”王乐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