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肉鸭行情走过了两年的低迷期正在缓步回升,这让鸭苗的需求量大增,再加上余国威发展的新客户,货源就明显跟不上供应了。父亲的意思是先紧着老客户,余国威却不同意。
余国威:我的观点是什么呢,优先供应新开发的示范的客户,让他去带动。
父亲 余华川:他不认识,我认识。老客户要占优先,要尽量照顾。
余国威急于扩张鸭场,但父亲却不这么想,甚至半个月后,他被父亲赶出了家门。
父亲 余华川:把他轰跑了,他这个性格就是这样的。我讲你才回来时间不长,我再怎么搞的年头多,我这是老经验,老经验。
余国威:我说服不了他,我的那种观念他接受不了,因为他是我爸,他叫我滚,我也没办法,我气得实在没办法我就跑了。
![]() |
几天后,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让了位。
父亲 余华川:一年干下来,他经验有了,在外面把养殖户都找来了,山东的、徐州的,大户都找过来了。
辞职回家一年后,2007年底,余国威从父亲手里把种鸭场全盘接过来,他的创业梦想终于实现,甚至觉得自己马上就能把这个存栏一万五千只种鸭,销售额600万元的养殖场,变成一个大企业。
余国威:我终于自己当上老板了,什么事都由我来决定了,我心里想三年五年我给它规模扩大十倍,那时候20来岁,觉得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但是,余国威这种快乐的日子只持续了半年。
2008年6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肉鸭产业陷入低谷,成本两元一只的鸭苗售价低到不足一元一只,这是余国威当老板以来遭遇的第一次价格低谷期。这次会低到什么程度?他要怎么应对?刚入行的余国威一点谱都没有。
余国威:挺害怕的。我就在想这个行情,以后能持续多长时间呢,什么时候能好起来呢,我怎样才能给它渡过这段时间,如果停产了,在我手里停产了,我觉得我挺失败的。
余国威找养殖户、经销商四处打听,想听听过来人的意见,却发现行业内什么说法都有。
同行 唐业勤:瞎分析,掉价了马上又要涨价了,这个是很正常的。
![]() |
同行 吴方宝:初步判断五六个月肯定是没有钱赚了。
同行 陈连龙:一般正常的话,八月份以后是要好一点,可是谁有这个把握能真正好起来?
这些是余国威父亲的记账本,里面是从2001年起父亲记下的整整七年的交易记录。余国威在这里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这些账本翻了个遍。
余国威:我需要从里面提取一些对我有用的一些数据,然后我做一个统计,把一个周期的平均价格给它算出来,我以10天一个周期,10天一个平均价格。
这还不够,余国威又从别的养殖户那里借了更早的账本,从1997年到2007年,十年间的价格被他统计出来。在妻子的帮助下,做出了这么一张价格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