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主持人】欢迎收看科技苑。“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这是白居易写的这首诗中,描写的就是每年夏收时的情景。现在,我国的小麦主产区都先后进入了夏收时节。今年的夏粮的收成怎样?各地在小麦后期的管理、收获中有些什么新鲜事儿呢?从今天开始,我们科技苑栏目将为您播出系列节目:《夏收垄上行》。我们的第一站将前往河北省的吴桥县。
【解说】徐志恒是河北省吴桥县前李村的种地能手,他种植了200多亩小麦。5月份正是小麦的灌浆期,也是小麦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决定着小麦产量的高低,所以徐志恒几乎每天都要到地里转一转,看看小麦的长势。可就在前些日子,徐志恒突然发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采访】河北省吴桥县前李村小麦种植大户 徐志恒:你看现在已经打了一遍药,底下原先最厉害的时候就这样。
【解说】在我国北方麦区,小麦一般在5月初就开始开花抽穗,这个时候呢,灌浆期也就开始了,而虫害也往往是在这段时间发作。今年因为雨水偏多,小麦长势比较好,群体也比往年大一些,但是专家说正是因为土壤湿度大,小麦群体大,也给害虫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今年的虫害比较多,特别是蚜虫成了北方麦区的第一大虫害。
为了防治蚜虫,徐志恒已经打过了治蚜虫的药,其它地块都挺好,唯独这块麦田蚜虫有点泛滥。为什么这块麦田里还有这么多的蚜虫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正是小麦灌浆长麦粒的时候,蚜虫这么多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徐志恒赶紧打电话给小麦专家,让他们来看看这到底是咋回事。
匆匆赶来的人就是徐志恒请来的专家,他叫鲁来清,是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的副站长。
【采访】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你是什么时候打的药?
河北省吴桥县前李村小麦种植大户 徐志恒:五月十五六号吧 。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我看你这治虫的效果差,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时间喷得晚了;再一个你喷药的浓度,你用的什么农药?
河北省吴桥县前李村小麦种植大户 徐志恒:敌敌畏 吡虫啉,兑点乐果。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这都是合适的,就是时间晚了一点。要是提前上3到5天效果肯定好。
【解说】听了专家这么一说,徐志恒才想起来,这块麦田当时因为人手不够,晚喷了几天药,没想到晚了这么几天,蚜虫就在这块麦地里面泛滥起来了。
【采访】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像这种情况要是蚜虫治不好,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原因是什么?因为它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这个蚜虫要是危害严重以后,出现什么情况呢?叶片形成一种黑层,形成黑层以后光合作用就下降了。一下降以后灌浆速度就慢了,慢了籽粒就不饱满,千粒重就上不去了。
【解说】千粒重也就是一千粒小麦种子的重量,它是预测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蚜虫多了,像这样密密麻麻地附着在叶子和茎秆上,它们就会吸食小麦植株的养分,而且吸食以后叶子过早地衰亡,影响了小麦的光合作用,小麦没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就不能很好地灌浆,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也就变小了,产量自然会下降。
【解说】徐志恒庆幸自己及时发现了这块麦田里的蚜虫情况,他想要治住蚜虫,防止向别的麦田扩散,就要马上打一些治蚜虫的药。可是专家又在其它的麦地里面发现了新问题。这回不是发现了虫害,是在一块麦田里发现了零零星星的白穗子。
【采访】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这个病是全蚀病,你看它没有籽粒。
【解说】全蚀病也叫根腐病,是由于小麦的根系受到真菌的感染,导致腐烂坏死。
【采访】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根腐病是怎么样的呢 就是根部你看腐烂 也叫根腐病 它从根部就出现问题了 造成上部死亡。它就是因为根部腐烂了,上面的麦穗没有营养了?维管束被破坏了,不能往上面输送营养了,最后整个植株全部死亡。
【解说】 维管束是小麦植株往上输送营养的通道,通道被破坏了,缺了营养,植株很快就会死亡,死亡了还哪来的产量。一株两株死亡了问题不大,要是成片死亡危害可就大了。
【采访】
河北省吴桥县前李村小麦种植大户 徐志恒:去年有吧?少 。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这块地就严重,白穗子比较严重,这个原因一个是种子本身带病,再一个是土壤两个原因造成的。
【解说】在徐志恒的这块麦田里,只有这一小部分发现了患病的小麦,其他地方并没有出现。种子都是统一买的,看来种子的原因可以排除。那么造成发生根腐病的原因就可能是土壤里感染了这种病菌。感染病菌也跟今年土壤湿度大也有直接关系。湿度大,病菌繁殖快,造成根系腐烂。根系一腐烂也就阻断了养分的输送通道,结果只能是小麦枯死。
【采访】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估计这才开始发生。
河北省吴桥县前李村小麦种植大户 徐志恒:现在打药还管用不?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现在打药只能起个限制作用,不能再继续蔓延了,但是对于死亡的已经没什么作用了,类似这种病就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解说】发白的小麦已经死了,但是为了防止病菌传染给别的小麦。这时还是要打一些杀菌的农药,保证病害不再蔓延,对还没有发生病害的小麦起到预防作用。
有了虫子要打杀虫的药,有了病害要打杀菌的药,专家还说,给小麦打药时还有一件事要兼顾着,不能忽视,那就是预防干热风,那什么是干热风呢?
【采访】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干热风就是简单说就是西南风3-4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志敏:温度在30℃以上,空气的湿度小于30%。
【解说】三四级的风,气温超过30摄氏度,这样的天气在北方夏季很常见,可为什么小麦种植户对它却要严加防范呢?原来这种风对人没啥大影响,可对小麦的产量影响非常大。
【采访】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研究员 鲁来清:小麦在30℃以下,在一定湿度温度条件下才能灌浆,到那时候就影响它的籽粒灌浆了。
【解说】灌浆期在小麦整个生长期里也就那么三十多天,这段时间叶子经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麦粒里头,麦粒一天天变得饱满起来。而干热风呢,一般会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这段时间出现,这个时候呢正是小麦的灌浆后期,麦粒还不到最后成熟收获的时候。
【采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志敏:干热风一来了以后,又干风又大,温度又高,所以很快地就高温逼熟,逼着你成熟,后期的叶片很快就会早衰就衰亡,后期衰亡本来还能够灌浆,灌浆35天,干热风一来它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很快就枯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