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当许多农民认为种粮效益低,目光转向瓜果蔬菜等高附加值产业时,昌邑区桦皮厂镇农民张鲁光却反其道而行之,承包土地种起了水稻,而且这一种还种出了一个“种粮状元”的头衔。谈到下一步,张鲁光笑着说:“我还想当个董事长!”
今年44岁的张鲁光是桦皮厂镇村民。2005年,位于桦皮厂镇内的老糖厂面临倒闭,厂子自有的耕地向外承包。他看准这个时机,东拼西凑借来钱,一口气承包了50垧地。之后,他又在某企业往外出租土地招标时投标包了70垧地。凭着对土地的热忱和一股子韧劲儿,张鲁光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在村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前些年,由于村里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去了,大部分田地面临撂荒。张鲁光觉得好好的田地荒了实在可惜。他正琢磨着怎么不让这些土地撂荒时,一个机会来了。2009年秋收时,村里组织群众搞土地流转,一个“怪现象”出现了,群众热情很高,却只是愿意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没有人想承包这些地。这下可成全了张鲁光。于是,张鲁光带头成立了吉林市华光种植合作社,一下子就与村里的农户签订了12垧土地流转合同,全部种上了高产水稻。张鲁光还拿出积蓄,陆续添置了一些大型农机具,从种到收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2012年,张鲁光种植58垧绿色水稻和80垧高产水稻,稳赚了100多万元。他也因此被评为吉林省超级稻高产创建示范户、吉林市兴农带富之星。同年,张鲁光以种植高产水稻150.42万公斤的成绩获得昌邑区“种粮状元”的光荣称号。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的“家庭农场”这一新概念,给了张鲁光极大的鼓舞。他说:“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申办家庭农场公司,把身份转一下,不叫农场主,叫董事长、总经理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