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万头养猪场数量第一、鸡蛋出口量第一……拥有许多全国“第一”光环的湖北省养殖业却有不得不说的尴尬:饲料行业是短板。
400多家企业九成是“小块头”
上世纪80年代末,湖北省本土饲料企业开始崛起,目前已发展到400多家,但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占5%左右,在国内市场的希望、正大、海大等知名企业面前,“块头”相形见绌。
据2010年农业部公布的资料显示,全国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有30家,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有19家,而湖北省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一家也没有。2012年,多家企业联合才有了第一家,而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湖北仍然是零。
湖北省饲料企业“块头”小、实力弱,多半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和经营特色使发展受到制约。近两年,湖北省饲料工作办公室在检查中发现,80%以上的饲料生产企业采购的原料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无审查合格证的问题;80%以上的企业都有1个~2个无标签的饲料,占原料品种个数的20%~30%。
饲料企业现状令人堪忧
目前,湖北省的许多饲料企业现状令人堪忧:规模小、设施差、积累少,加之技术创新力不强,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调查中,企业纷纷抱怨:用工难、技改难、贷款难、用地难……“小块头”难“长大”。
企业确实也有许多可抱怨之处。湖北省饲料工作办公室主任董文忠介绍,1996年,国家机构改革,饲料行业从工业中剥离出来,划归到农业口。从此,饲料企业的技术改造就享受不到国家的扶持政策了。从农业方面来说,国家对养殖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饲料行业仍然享受不到。
入不了“正册”的饲料企业很难享受到政策扶持,如技改。浠水四方饲料有限公司和武汉艾立动物营养有限公司等企业表示,他们的技改完全靠自己,“需要从利润中拿出一大部分资金来搞技改”。宜城襄大农牧有限公司先后建了两个饲料厂,旧厂于2001建立,7年后才进行部分设备更新;2010年建的厂,到现在还没有进行过一次技术设备更新。
武汉艾立公司的张总坦言,中小企业如果花十几万元或上百万元来更新生产线,实力不济,而国家在饲料企业技改方面又无政策扶持。
然而,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企业需要思考,在现实面前如何发展壮大,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出路在联合与创新
根据新的饲料管理条例要求,2014年6月,饲料企业必须审核换证,达不到新规标准的众多湖北饲料企业,面临“歇菜”境地。
时间紧迫,出路在何方?湖北省部分饲料企业已经或正在试着撕开一条“血路”前行。
浠水四方饲料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唯一进入年产50万吨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戴晓芳介绍,自2012年12月收购“湖北鑫成”后,旗下已有湖北禹山畜牧、黄冈四方种禽两家公司,浠水四方、湖北鑫成、蕲春四方等6家饲料厂(3家在建)及5个养殖基地,从供种苗、技术服务、管理指导、饲料供给、产品回收及销售等形成一条龙服务,打造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戴晓芳说:“联合的路走对了,饲料销售收入从2011年的5亿元升到现在的12亿元。”
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等则在不断创新中前行,这两家企业生产的酶制剂日渐成为市场优势,其产品出口量每年以200%的速度递增。
遗憾的是,湖北省还有相当一部分习惯单兵作战的企业没有实力创新,也不愿意走联合之路。
我国饲料行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进入以调整为主的微利时代,饲料企业收购、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式的资源重组将日益普遍。湖北饲企要长大,要么不惜血本努力创新,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要么抱团前行,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萧丝刘恩勇王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