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三农 > 致富殿堂 >

李明圣:规模种粮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5日 10:20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农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本报记者 杨丹丹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时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安徽省肥西县广袤的田野上,到处可见农民在田间地头挖坑积肥、整地忙碌的身影。李明圣虽是“大掌柜”,也跟农民一起在地里奔走。肥西县高店乡的种粮大户李明圣是2012年农业部评出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目前流转面积达到8000亩,他在实际生产中得出的结论是:大规模种植粮食,最难的环节在管理。

  今年49岁的李明圣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土地情有独钟。早在2000年,他就曾经到江苏等地承包土地种植粮食。然而,由于当时粮食价格不稳定,规模种粮虽然能高产,却卖不上价格甚至遭遇“卖粮难”,他一度放弃过种粮,改做起农机生意。2008年起,李明圣了解到安徽发展土地流转的政策后再次打起了“种粮”的主意。他先是来到安徽省六安市承租了1000亩土地种粮,2年下来所种的粮食一路高产,2012年还创造了小麦测产每亩1400斤的高产纪录,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高手”。

  李明圣决心要把种粮进行到底。他四处寻找土地,在得知家乡土地平整、复垦了7200亩耕地后,第一时间找到乡镇负责人,要求流转这片土地从事粮食生产。2012年5月,拿到这7000多亩耕地的流转租赁权后,李明圣立即开始了农业生产。他先从家族中找了3位懂农业种植的亲戚担任经理,实行年薪制,将土地划分片区交给他们负责管理;又在土地所在的20个村民组中物色了20位“队长”,负责所在村土地的具体生产及组织工作,根据工作量结算工资。“经理必须要找信得过的亲戚或者朋友,而且要有责任感,否则管理就会跟不上。”李明圣感叹说。

  “土地一旦上了规模后,管理就成为一门学问。很多理想条件下设计好的管理思路,一到实际就走不通,只好不断地修改调整。”李明圣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最初请农民打药是按照一桶水5元的标准付工钱,可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们就会争抢数量而忽视了喷药质量,雾化时间达不到,农药喷散的均匀度就会不够,防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李明圣只好更改付费方式,打药1天100元。栽秧同样是这样。最初是每亩地100元的栽秧费,农民只追求多种几亩就会导致秧苗栽得稀,后来改成了每小时10元钱。

  “更改付费标准是不够的,还要监督管理跟上。”李明圣认为,3位年薪制的经理要起到关键作用,他们的日常工作不从事具体农活,就是在田埂上转悠,监督农民劳动的精细度。负责打药、施肥的农民走到哪里,经理都要跟在后面“盯人”。“心里要有一本账。比方说栽秧,如果一个人一天正常栽7分地的话,那么50个人一天栽35亩算正常,实际如果栽了40亩地的话,就要提醒农民秧苗栽稀了,明天栽的时候要注意稠密些;如果只栽了30亩地,那就说明秧栽稠了或者是用工偷懒,同样也要提醒他们。”李明圣说,凡是种粮大户,肯定当不了“甩手掌柜”,除了组织、指挥以外,每天还要在地里监督管理。对经理和生长队长的管理必须严格。如果出现监管不严导致成本浪费,自己也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们。

  为什么不采取包片制引入经理负责制和绩效考核来刺激个人劳动生产的积极性?面对记者的询问,李明圣笑着说最初也考虑过这样的管理方式——让经理包片干,搞个基本产量,再采用增量绩效考核发放奖金,但实际情况中,不会有人愿意采取这样的合作方式。因为农业生产与工业的车间式生产截然不同,存在着天气、灾害、病虫害等诸多不可控因素。“谁敢打包票每亩地达到800斤的产量?就算承诺负责一定的产量,到收成的时候如果没达到也已为时晚了。”李明圣解释说。

  “大规模种植后,用工也日渐成为一个问题。”李明圣告诉记者,一方面是用工比较难找,另一方面用工也存在着风险。由于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士,这些人如果在劳动过程中出现意外风险,一起偶然事件就可能让种粮大户陷入困境。他现在最担忧这个问题。他认为,国家对种粮大户的政策如今越来越倾斜,也希望能够对农业用工风险予以关注。如果能够出台一些类似于企业用工的保险机制,可以防范农民种田出现意外风险,这样也解决了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

  李明圣表示,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农业机械的推广,他个人感觉种粮不再是个技术含量多高的活,扩大种植规模难在管理。李明圣说,“过去我们在如何种地上花的工夫多,没太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往往事倍功半,生产成本加大,效益不高。看来,如何有效管理、如何管出效益对于种粮大户来说将是一门新课程。”

热词:

  • 每日农经
  • 致富经
  • 聚焦三农
  • 农广天地
  • 生活
  • 567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