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不久前第一个领到合肥市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成为全市第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农场主”的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潘英友称,他承包的1260亩土地已基本实现粮食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他自信地说,今年能赚一百万元。
土地承包从44亩到1260亩
同大镇是典型的江淮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然而随着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种田”显得越来越没有“钱途”,于是,很多农民外出打工,田地撂荒。
潘英友也有过出去淘金的经历。他觉得外出打工也只能混饱肚子。于是,他的眼光盯上了这些撂荒的田地。
2002年,潘英友挨家挨户跟村民商量,签约承包了44亩田地,开始尝试大规模种植。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亩产只有七八百斤,产量低、效益差,年终一算还亏了好几千元。于是,他一方面请教有经验的种植户;一方面请求县、镇农业部门农技专家帮扶。直到2005年,他才扭亏为盈。从此,他通过土地流转,开始扩大种植面积。
最近几年,潘英友更新了优良品种,对1260亩租赁耕地实行“一麦一稻”的种植模式。去年,潘英友午季收获了80多万斤小麦,秋后入库了136万斤水稻。除去农民工资、生产资料、承包费用,他净挣了40多万元。
自信今年一定能赚一百万
不久前,潘英友领到合肥市具有法人资格的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成为合肥市第一位家庭“农场主”的名号。他的劲头更足了。
“今年,县里还要在这为我新建一座水稻工厂化育秧厂……”潘英友告诉记者,作为全省种粮大户,他早就想成立家庭农场,但受政策限制,一直未能如愿。
“现在好政策有了,我能做的就是多干活,争取多打粮食,今年一定要净赚100万元。”他表示,近期将新上粮食烘干和仓储项目,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型农场,转变为代农育苗、机插机收、粮食烘干、代收代销等综合型农场,延伸产业链,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