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31年前,张建国走出太岳大山,投身绿色军营,在南疆边陲守卫26年。
5年前,身为正团职干部的他为国分忧,放弃安置机会,与妻子一起选择留在广州自主创业。
两年前,已在商场上小有成就的他,在许多人纷纷离村进城发展的潮流中,作出令人意外的选择——把红火的生意交给妻子打理,告别了繁华都市,只身回到大山深处魂牵梦萦的村庄,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挑起新农村建设的重担……
因为他的回乡,昔日一盘散沙的村子发生了可喜变化——甘甜的自来水哗哗流进家里,平坦的道路在村子四周环绕,村委会有了崭新的办公室,核桃林、养殖园和双孢菇养殖等致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贫困的“疙瘩”正慢慢解开,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应邀返乡
“不为谋利、不为谋官,是为报答乡亲们的恩情,让咱村改天换地!”
——主人公语
2007年,离开军营的张建国,有了更多时间陪伴老父亲。这年8月,他特意陪82岁的老父亲回到家乡东下庄村消暑,弥补多年没在床前尽孝的缺憾。
村里住了一段日子,张建国体验到了返乡乐趣,但他的心情并不舒展:山外世界日新月异,可村里和自己当兵走时差不多,吃水艰难,房屋破旧。一亩地年收入二三百元,除此之外,乡亲们再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张建国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一年,他发动自家兄弟姐妹和好友,出资1.45万元成立互助协会,资助娃娃们上学,给村里老人祝寿。张建国和互助协会的事,引起了贺家庄乡领导的关注。乡领导于是产生了邀张建国回村任党支书的想法,多次和他商量。
回还是不回,张建国一时难以选择。他征求老父亲和妻子意见,老父亲说:“你爷爷奶奶打日本人时就在村里牺牲,文革时咱家下放回村,乡亲们没给咱白眼看。你入党28年了,既然有能力帮助乡亲,就不该忘本。”深明大义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把生意上的事全部承揽下来,减少了他回村的后顾之忧。
次年4月,经贺家庄乡党委提名,东下庄村11名党员选举张建国担任村党支书,结束了村里多年选不出村党支书的混乱状态。其后,张建国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任职会上,张建国深情地说:“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咱村一位大娘偷偷把一碗面放在我家门口。30年啦,我还记得这碗面。我回村不为谋利、不为当官,是为了报答乡亲们的恩情,誓让咱村改天换地!”
这一年,他47岁。曾经的正团职干部当了“村官”,一时成为当地的重大新闻。但人们对他并不抱多大希望,乡领导则希望:“你一年待半年就成,把村子稳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