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养殖蟾蜍?乍听之下,感觉挺新鲜的。这与蝎子、蛇、壁虎、蜈蚣并称“五毒”的丑东西也有人养了?
象珠镇派溪吕村后塔塘山上蟾蜍养殖基地的胡松初就看中了这个市场。56岁的胡松初中等个子,黝黑的脸上满是沧桑,由于一次工伤事故,左手只有一个大拇指幸存。
养殖场在山上,离派溪吕村并不远。山坡平地前有三口大池塘,胡松初说:“几万只蟾蜍全在这里。”
“能否给我捉一只看看?”
“蟾蜍要到晚上才出动,白天想看还真不容易。”
“不过我可以给你看看我采集来的蟾衣。这里一共有2000多张天然蟾衣,按30元一张计算,能卖6万多元呢。”胡松初说,“你可别小看这些蟾衣,它们在医学上对治疗肿瘤有着特殊的疗效。”
第一年没有采到一张蟾衣
几年前,胡松初在厂里做冲床工时,因操作不当,右手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头都断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一期节目专门介绍了人工蟾蜍养殖,节目上介绍蟾蜍是一剂珍贵药材。人工养殖蟾蜍?他只觉得眼前一亮。
2008年,胡松初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学养殖蟾蜍的技术,还从浦江引进了200多只蟾蜍准备小试牛刀。“这是我二次创业,我倾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胡松初说。
可理论和现实毕竟还是有差距的。第一年养殖蟾蜍,胡松初没有采集到一张蟾衣。
他说,蟾蜍和蛇一样,身上经常要蜕下一层皮,称为蟾衣,具有清热解毒、止痛镇静等功能。可蟾蜍都是在夜晚蜕皮并且边蜕边吃,很难采集到。尽管他很勤快,一到夜间,就守在池塘边静观蟾蜍习性,仍未看出门道,往往是蟾蜍将皮蜕下吃得所剩无几才发现。
胡松初不甘心,又到北京、南京等地参观学习,并认真阅读有关书籍,了解蟾蜍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饮食及繁殖的规律,这回他满载而归。
“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蟾蜍在蜕皮之前是有特征的,背部高高拱起,身上像被雨淋过一样。以前并没有发现这一特征,如果这时不采集,就前功尽弃了。因为在自然蜕皮前才能采集到蟾衣。”胡松初说起取蟾衣,显得特别高兴。
承包上百亩山地专业养殖
这一年,他决定扩建场地,他承包了位于象珠镇后塔塘山上的100多亩地,为了进出方便,他投入了数万元拓宽了山路,挖深了隔出的3口大池塘,约20亩,又在池塘边的坡地上平整出一块空地,把家也安在了山上。
在胡松初的屋外,挂着一个“金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牌子。原来,胡松初因为手指残疾,自创办蟾蜍养殖场开始,就得到了市残联的支持和帮助。“正因为有了残联的支持,我办养殖场才更有信心和底气。”胡松初说。
自打养殖蟾蜍,胡松初就变成了夜猫子。为了扩充野生蟾蜍的种源,他经常三更半夜头戴矿灯,提着虾笼,夜行于阡陌小道、田坎溪沟。
这些年,他自己捉获的蟾蜍就有数百只。蟾蜍繁殖能力超强,一只雌性蟾蜍能产卵五六千粒。经过3年多的养殖和繁衍,胡初松养殖的蟾蜍已超过10万只。
养殖蟾蜍无需饲料,两年摸索有10万元收入
“蟾蜍晚上还需要灯光吗?”记者看见池塘周边安装着很多灯,好奇地问。胡松初说,这个灯是专用诱虫灯,共有100多盏。每当夜幕时分,整排灯光一亮,众多飞蛾、昆虫齐聚灯光之下,栖息在塘泥里的蟾蜍都爬到岸边伺机出动,享受美味大餐。这样一来,不用饲料投入即可将蟾蜍养得又肥又壮。
胡松初介绍,在自然环境下,蟾蜍每年蜕衣3次,每张蟾衣售价30元,采用非药物蜕衣技术,几乎无成本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