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7日 13:09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CCTV-科技苑
散养区里的莱芜猪,走到哪,吃到哪,玩到哪,真是自由自在,可是,这一千来头猪每天也有个碰头的时候,这就是散养区里的一个特殊区域——休息区。每天傍晚,饲养员敲起饲料盆,分布在散养区里的猪都争先恐后地往一个地方跑,因为这儿有好吃的!
既然是散养,猪可以在林地内自己觅食,为什么还要喂饲料呢?
因为莱芜猪在散养区里,主要吃的是草和一些植物的地下茎、果实等等,光这些是不能满足它们快速生长的需要的。所以,还要适当地给它们补充一些饲料。工作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每天给每头猪补充一公斤左右的全价配合饲料,有利于促进它的生长,弥补它白天在树林里边采食不足。所以这休息区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补饲。
休息区是开放式的,饲料就投放在房舍中间的过道内,过道两边是围栏,一出房舍就是一排自动饮水器,这样可以方便猪在吃料时及时补充水分。
除了补饲,休息区的设立还可以方便饲养员观察。
每天傍晚猪回到休息区时,饲养员都要仔细观察它们的表现,一旦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在大群放牧的这个猪中,一般是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但是偶尔遇到天气突冷突热,特别是秋季,早晨比较凉,中午比较热,晚上比较凉一些,这个气温温差变化一些,所以有的猪可能感冒,有可能它不回休息区,就在外边露水一打有可能就感冒,这个情况我们就是刚才给打的一个治感冒的一个针。
另外因为休息区是猪集中活动的区域,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饲养员会经常对猪舍、场地进行消毒。
在林地里自己觅食玩耍了一天,晚上再回到休息区补充一点饲料。吃饱喝足了,晚上这些猪就会在休息区里休息,等到第二天再到林地里自由活动和觅食。
这休息区还有第三个作用。就是帮助初进散养区的小猪适应环境。小猪们从圈养区的保育舍转到散放区,先被放到休息区,逐渐熟悉这个地方,以便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就是将来不管在散放区跑多远,都记得回来补充饲料和休息。
这休息区还有第四个作用,那就是出猪。猪长到出栏标准,要从散养区引它们出来,直接装上运输车,这时候休息区就能排上大用场了。
大多数猪都会在傍晚来休息去吃饲料,然后睡在这。休息区的门平时基本是敞开的,在出猪的前一天晚上,饲养员会把门全部关上,这就等于把猪圈在了一个相对比较小的范围里,第二天出猪的时候,操作起来就要方便一些。
平时投料的中间过道在出猪时就成了通道。转猪的时候,把猪赶进过道内,然后把小的挑出去,把适合出栏的大猪就顺着过道赶到外面。
在过道的另一头,用两块挡板再挡出一条短通道,通到装猪台。
装猪台和运输车车厢的底板高度一样。出猪的时候,运输车和装猪台靠在一起,再在装猪台上搭一块板子,让猪顺着这块板子向上走,进入运输车。这样,整个出猪过程就很轻松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