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农家乐 > 聚焦三农 >

[聚焦三农]“三农先锋”系列报道——麦田守望者李振声(20110627)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8日 09:43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CCTV-聚焦三农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7c2d79f74472480cb8bec8ae3870fd4b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2007年2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76岁的李振声从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手里接过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奖状。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黄淮流域和北方冬麦区条锈病大流行,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为了提高我国小麦的抗病害能力,李振声选择了一种在当时很多人都不敢轻易涉及的“远缘杂交”这个研究方向,具体做法就是用小麦和一种具有很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牧草进行杂交试验,因为牧草和小麦不是同一种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所以这种杂交被称作“远缘杂交” 试验。这个试验一做就是20年,到80年代末,李振声用20年时间培育出来的杂交小麦——小偃6号终于获得成功,也就是这个小偃6号,在80年末代它使我国的小麦产量累计增产60亿斤。 

  李振声培育出小偃系列后,陕西农村就流传开了这样一句民谣:“要吃面,种小偃。”

  1998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连续下滑的情况,五年的时间减少了1632亿斤;人均粮食从821斤下降到667斤,已经回到了80年代初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振声在人文论坛上提出建议,国家必须调整政策实现粮食恢复性生产。

  20世纪70年代后期,李振声创建了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这是一项原创性成果,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实用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他的这项成果促成了首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会议在中国西安召开,受到来自15个国家的100多位专家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