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今后,甘孜群众吃到的蔬菜,有一部分就出自邛崃市固驿镇的农民芶斌之手。昨日,记者从邛崃市获悉,在邛崃第二批援藏工作队帮扶下,芶斌在甘孜县成立了首家高原绿果蔬专业合作社。如今,大棚蔬菜不仅为他个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使当地群众得到了实惠。
初遇挫折 援藏队及时伸援手
甘孜县位于川藏北线,距州府康定385公里。长期以来,全县蔬菜供给主要依靠泸定、邛崃、大邑等地外运。作为固驿镇一名普通农民,芶斌从中看到了商机,能不能亲自在甘孜种蔬菜?在多次实地考察后,他毅然放弃了在成都的工作,今年带着所有积蓄来到甘孜县呷拉乡呷拉村,建起大棚开始了蔬菜种植。
创业才刚刚起步,高原特殊地理气候环境就让芶斌备受打击。一方面,大棚虽已建好,但当地的土壤是冻土和硬土,根本无法种植;另一方面,初次在高原种植蔬菜,诸多问题让他无从下手。邛崃援藏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多名当地专家予以技术指导,同时无偿援助种子、肥料等农用物资,并帮助他换掉大棚里的土壤。随后,工作队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芶斌成立了甘孜县高原绿果蔬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有社员13人,其中藏族群众12人。
收获成功 种出高原蔬菜
如今,在高原绿果蔬专业合作社,一座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走进大棚,红红的辣椒吊挂在枝头,长势喜人;紫黑的茄子硕果累累,挂满枝头……
穿行在大棚间,记者时时都能感受到当地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悦。正在采摘蔬菜的一位当地群众告诉记者,他在合作社务工一月能收入2000余元,而且还学到了种植技术,自家的蔬菜产量也大大提高。呷拉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合作社的建立让大家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而且村民也学到了技术,全乡蔬菜品质和产量也上了一个台阶。截至目前,合作社解决当地群众就地务工近300人次,开展现场技术培训500人次。预计每年可解决当地群众就地务工800人次,现场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
目前,合作社果蔬种植大棚达24个共计20亩,主要种植黄瓜、豇豆、三叶瓜、海椒、番茄等耐贮存的品种。此外,通过引种试验,“口口脆”小西瓜、水果玉米等内地优良品种已在甘孜县获得成功。芶斌透露,“口口脆”小西瓜试种了1个大棚,很快就能采摘,预计亩产达1500斤,产值约8000余元。
姚凯峰 本报记者 杨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