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农家乐 > 2011中国青岛-中国畜牧业展览会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1日 16:25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奶粉慌"之伤
羊城晚报记者陆志霖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是,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4月22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卫生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公布了151种非法添加剂的名单。其中,“三聚氰胺”赫然在列。这不禁让人回忆起过去三年,中国乳业、尤其是婴幼儿奶粉行业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
1蝴蝶之翼
奶价的下跌只是“三聚氰胺事件”这只蝴蝶之翼拍打过后所引起的“微弱气流”而已,更大的连锁反应还在后头
2008年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在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随后,国家质检总局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多达22家企业所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被检出三聚氰胺。
2008年的这场“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业几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曾4次对全国各地收奶价格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除广东的收奶价格稳定在3.90—4.00元/千克之外,全国各地的收奶价在2009年9月份之前一直处在低价位运行,内蒙古、黑龙江、新疆、河北、山东、甘肃、宁夏等多个地区的散户奶农的收奶价曾较长一段时间跌至1.5—1.8元/千克,而黑龙江青冈县和烟台的奶价分别跌至1.38元/千克和1.30元/千克。如此低廉的奶价,加之饲料价格上涨的因素,黑龙江有七成奶农出现亏损,不少人只好忍痛倒奶和卖牛。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表明,奶价的下跌只是“三聚氰胺事件”这只蝴蝶之翼拍打过后所引起的“微弱气流”而已,更大的连锁反应还在后头。
2惊弓之鸟
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后,公众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对传言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后,公众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对传言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而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曾闹得沸沸扬扬的“皮革奶事件”。
农业部今年1月5日发出一份名为《农业部关于开展201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的通知》的文件。其中关于“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部分,农业部提出,此次安全监测计划监测项目包括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这仅仅是个监测计划,但还是造成公众“误读”,认为有不法商人用有毒物质“皮革水解蛋白粉”加入奶粉中以提高蛋白成分,市场一片惊慌。
而事实是,2009年3月和4月,浙江省质监局确实根据匿名举报两次从金华晨园乳业有限公司查获该企业违法使用皮革水解蛋白质,而使用化工方法生产的皮革水解蛋白质内含高超标的重金属元素,极易危害人体健康。
在全国两会上,农业部官员紧急澄清,唯一发现有关联的也只是浙江那一个案例,近年来并没有发现所谓的“皮革奶”。
3"奶粉慌"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进行调查,结果接近七成的被采访者都表示不会选择国产品牌的奶粉
对于国内乳制品行业的一连串乱象,消费者所给出的最直接的反应是:不吃国产奶粉,甚至是不吃在国内销售的奶粉。
就在“皮革奶事件”消息出来后,内地顾客开始涌进香港、澳门地区抢购进口奶粉,导致当地进口奶粉一度出现供应紧张的状况,奶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内地家长的“奶粉慌”导致了香港澳门相继出现“奶粉荒”。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商店只好贴出“限购令”,限制顾客采购奶粉的数量。
数量的限购,却让“奶粉慌”持续升温。家住天河的莉莉儿子刚满三个月,她坦言,自从儿子出生的那天起,自己就患上了囤奶粉“强迫症”。
“以前每周我都会找人帮忙去香港代购日本的明治奶粉,一次买3罐,费用是港币的价格、人民币付款,代购人就赚汇率。”莉莉说。而近期由于日本的核辐射问题,莉莉已经改在淘宝上找人从新西兰代购当地奶粉,一次就代购8罐。
目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明显不足,像莉莉这样坚决不在本地购买奶粉的妈妈并不在少数。在“广州妈妈”网上不难发现,很多年轻母亲都在发帖共享去香港“拖粉”的经验,甚至是发帖约人去香港买进口奶粉。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进行调查,结果接近七成的被采访者都表示不会选择国产品牌的奶粉。
4外资袭来
2010年我国婴儿奶粉的供应量达到56万吨左右,高端奶粉市场基本已经被洋奶粉控制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前,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为60%,进口奶粉仅为40%。当时奶粉每年进口量从未超过15万吨;而到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4.7万吨;又仅过了一年,这一数字再增长了62%,首次突破40万吨。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2010年国内生鲜乳产量仅增长了0.5%—0.6%,往年正常的增长幅度应是8%—10%。
与进口奶粉数量增长相对应的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几年内,美赞臣、雅培、雀巢、惠氏等外资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火速上升。2010年我国婴儿奶粉的供应量达到56万吨左右,高端奶粉市场基本已经被洋奶粉控制。
早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0年国内婴儿配方奶粉的产量是下降的,过去我们都是增加的,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去年是下降的,估计下降量应该在12%—13%”。中投顾问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宋昆冈的说法,其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表示,本来平分秋色的内资外资,由于卷入三聚氰胺风波的国内奶企数量高达22家,使老百姓开始倒向外资品牌,导致国产奶粉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到剩下半壁江山。
外资奶粉占领绝对的市场份额,让业界担忧国产奶粉产业链。更令人担心的是,产业链一旦遭到彻底破坏,我国婴幼儿奶粉价格将完全受控国际市场。从2009年年底开始,“三聚氰胺事件”重挫奶牛养殖业的恶果开始出现,奶源紧张引发原料奶上涨。由于原料奶、运输、人工等成本的上涨,从2010年以来,乳制品的涨价浪潮一波接一波,先是洋品牌的带头喊涨,然后是国产奶粉的“跟风”涨价。
在向健军看来,国产奶粉品牌长期在三四线城市打价格战,利润空间有限,而外资品牌的奶粉由于消费者的信任度高,掌握定价权,即使产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涨幅,也不会影响其市场份额。
5全国整顿
整顿借助行政手段和政策性促使业内重新洗牌,奶业资源和市场份额更多地流向大企业,寡头在加速形成
近几年来牛奶食品安全事件屡发而导致政府与行业的信用下降,一系列的整顿措施从去年底开始出台。国家有关部门在去年11月起依照《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所规定的条件为标准,对全国的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的最严厉的整顿,被业界称为“清理门户”和“重新洗牌”。
今年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审核结果,全国1176家受理申请重新核准生产许可资格的企业中,只有643家获得了通过,通过率不到55%,数百家企业未作申报而主动退出乳制品加工行业。
对于这一次全国大规模整顿,王丁棉认为,不到55%的通过率已达预期效果,但仍有待日后观察和检验,“总的来说,此次的整顿,对重建消费者对国产奶品重拾信心,将会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王丁棉也同时担心,整顿借助行政手段和政策性促使业内重新洗牌,奶业资源和市场份额更多地流向大企业,寡头在加速形成,中国乳业格局将由此发生变化。“本次被清理出局的数百家企业,大致上可腾出将近30%的奶业资源和20%的市场空间。这些被腾出的资源与市场份额,大部分将流入大企业的手中。”
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电话:010-58677700转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