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今年金秋季节,我们看到一些化肥企业忙于组织专家、业务员成立农化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召开由经销商牵头、种植能手与农民参加的现场观摩会或测产会。
的确,由于近年市场竞争加剧,不少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在新产品开发、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差异化打造、市场空档寻找等方面下工夫。特别是产品促销,通过事先建立样板田、示范园,最后组织农民召开现场观摩会,受到了越来越多厂家青睐。他们依托种植大户、种田能手,或在当地有一定号召力的人作为平台,先通过优惠或免费提供农资产品建起样板田、示范园,再通过跟踪服务、技术指导等一系列保姆式的全程操作,最后召集农民观摩、专家点评、媒体报道,最终达到促销目的。若做客观评价,笔者认为此举对培育品牌、提高销量、宣传厂家确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这类观摩会、测产会,笔者数次亲历,发现这类样板田、示范园多是厂家投入大量甚至超量化肥堆积而成,因此,笔者对这类观摩会能否让多数农民认同产生怀疑。为什么很多观摩会当场很火爆,事后遭冷落?笔者以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觉得在地里投入这么多不划算。
据笔者了解,有家化肥企业对某地马铃薯示范园提供的每亩肥料套餐为:基肥施12-18-15的硫基复合肥80公斤,配合有机肥100公斤;追肥增施12-18-15的硫基复合肥2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尿素20公斤。这些肥料按目前最低市价折算,每亩也要花上500元,何况还有薯种、农药投入,以及机械、燃油、运输、人工费用等……细账一算,这个肥料套餐会让不少农民咋舌就不言而喻了。
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又能提升多少耕地质量?且不说,近年农产品价格从“豆你玩”、“蒜你狠”、到“糖高宗”如过山车时农民的收益如何,就从近年投入地里的某些营养元素片面富集导致耕地质量与农产品品质下降来看,对国计民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需要理性投入、科学施肥。这几年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之所以受到农民欢迎,就因为这项技术的出发点尊重理性、讲究科学,最终达到利国利民的目的。
所以,笔者建议厂家别再引导农民多投化肥,而是通过农化服务帮助我们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像上述靠大肥量堆积起来的样板田,笔者认为没有什么推广的价值。为社会奉献高质量、高效能的产品与服务,践行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理念,就是企业肩负的最大的社会责任。
厉金芹(作者为山东五莲县街头镇坊子村农民)(技术信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