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经济概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较大等严峻挑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坚持民生优先,以民生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有效化解了各种风险和矛盾,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起步之年稳健开局。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2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0.9亿元,增长5.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第二产业增加值6836.27亿元,增长16.9%,占55.2%;第三产业增加值4334.13亿元,增长11.7%,占35%。人均生产总值33142元,比上年增长13.7%。据抽样调查,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02.3万亩,比上年下降0.8%,其中夏粮1972万亩,下降0.5%;秋粮2730.3万亩,下降1%。粮食总产量1194.7万吨,增长2.6%。其中夏粮455.1万吨,增长1.3%;秋粮739.6万吨,增长3.3%。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27.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 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59.58亿元,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4771.12亿元,增长17.8%;轻工业688.46亿元,增长18.5%。
【水资源】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土地资源】 陕西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全省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2772万亩,未利用土地1503万亩。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植物资源】 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省内草原属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陕北,类型复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动物资源】 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 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陕北及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其中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团。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地下热水和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4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1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6种、水气矿产2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8种,矿区1135处。全省现已查明储量的有93种,潜在价值42.5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天然气、盐、钛、钼、煤、镍等58种矿产的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十位。2010年新发现各类矿产资源储量:煤99.54亿吨、铁矿石量0.514亿吨、V2O5资源量44.48万吨、铅锌金属量27.29万吨、钼金属量28.32万吨、金金属量41.22吨、水泥用灰岩2.53亿吨;新发现矿产地3处:大、中、小型各1处,其中:大型、中型矿产地煤各1处、岩金小型矿产地1处;提高规模级别的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9处,煤大型1处、中型8处,金大型1处、钒中型1处。
【旅游资源】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陕西省不仅文物古迹荟萃,而且山川秀丽,景色壮观。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气势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
省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华山、临潼骊山、宝鸡天台山、黄帝陵、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家,中国旅游强县1家,省级旅游强县21家。全省有旅游企业3000多家。共有旅游景区(点)416处,各类等级(A级)旅游景区点137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24家,3A级景区70家,2A级景区34家,1A级景区4家。
陕西以西安为中心,营建以人文旅游资源为特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即以秦风、唐韵为主题形象的世界级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临潼旅游景区;融红色旅游、祭拜朝祖、黄土风情、黄河风光、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北方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延安旅游景区;集山岳观光、宗教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天下第一险山”的华山旅游景区;以合十舍利塔建设为核心,逐步恢复盛唐风采,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法门寺旅游景区;依托秦岭独特的气候、动植物、地质、水文、生态以及人文等资源,建设国家公园品牌的秦岭生态旅游景区;以司马迁祠墓、古城元明清建筑、秦晋黄河峡谷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古城旅游区。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不仅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古朴、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民间艺术。其中户县农民画、西府民间工艺(泥塑、彩绘、草编、木版、年画)、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民间剪纸等尤为突出,成为陕西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
陕西菜虽然没有名列全国的八大菜系之一,但作为千年古都、历史名城,餐饮风格自成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陕西饮食,凭借着历史古都的优势,挖掘继承历代宫廷美食之技艺,博采全国各地之精华,以品种繁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至今很多都保留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的遗风。比如,关中石子馍就保留先民的石烹遗风;家喻户晓的臊子面在唐代叫作长命面,是皇亲国戚庆祝寿辰的寿面。最晚出现的柿子饼,算起来也有着400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足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传统菜、创新菜。以菜、点组宴,创制出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如仿唐宴、饺子宴、宫廷宴、蝎子宴、泡馍宴、长安八景宴、陕西风味小吃宴等等。以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哨子面、锅盔等为代表的陕西风味小吃,闻名遐迩。
2011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3%;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增长34.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0.41万人次,增长27.5%;旅游外汇收入12.95亿美元,增长27.5%;接待国内游客1.81亿人次,增长26.3 %;国内旅游收入1240 亿元,增长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