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CCTV-7农业频道“春耕行动”走基层采访见闻
导读:新年伊始,由CCTV-7农业频道主办,“北汽威旺”鼎力支持的“粮安天下,春耕有我——2013春耕行动”第二站活动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福建省漳浦县拉开大幕。
公益惠农活动“春耕行动”连续举办了四个年头,为更好解读国家政策、传播先进科技、传递人文关怀,本次活动特组织开展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采访调研,在漳浦县石榴镇梅西村,采访小组见到曾获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先进科技示范户”称号的农民技术员陈付元。
漳浦县石榴镇梅西村农民技术员陈付元 (CCTV-7农业频道“春耕行动”采访小组/图) |
石榴镇梅西村农民技术员陈付元,曾获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先进科技示范户”称号,在农业部门的重视支持下,近年来,他每年建立集中育秧基地,积极发展“五统一”育秧,使育秧技术逐步实现配套化、规范化,育秧管理走向集约化、商品化,达到了保良种、保季节、育壮秧的目的,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良种的推广,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粮的综合效益。他每年早晚两季育秧可供应1200亩左右大田插秧。2013年陈付元早稻秧田面积约30 亩,预计供应850多亩大田用秧。
社会化分工,“降低成本”为你省钱
1776年,“古典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指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一方面,发展社会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加快工作进度,并且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市场商品的供给总量。
陈付元正悉心照料着育出的秧苗 (CCTV-7农业频道“春耕行动”采访小组/图) |
由于漳浦县人均耕地比较少,传统上以家庭承包种植为主的方式也决定了粮食生产种植模式是以家庭承包和小规模种植为主要特征的。这种种植模式由于种植主体不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和经济来源,只求粮食自给,故在生产投入、精耕细作等方面投入较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甚至出现抛荒等现象,整体上不利于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近年来,漳浦县粮食生产出现了育秧专业大户为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耕地通过流转相对集中,粮食生产主要依靠机械化的规模化种植,育秧主要依靠专业化商品化运营的新模式,并成为漳浦粮食种植模式的一个新趋势。
通过规模化、规范化“集中育秧”,陈付元大田用秧每亩地的成本可以控制在60左右,比水稻种植户每亩地100元的成本低出不少,这样陈付元每亩地70多元的销售价保障了自己的收益,又大幅度降低了种植户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其它种植户可以空出富余时间去城市务工,增加收益,社会化分工效果显著。
社会化分工,提高产品质量
育秧专业户的专业化商品化运营模式有利于优化育秧方式。通过集中育秧,大力推广简便、节本、实效的育秧方式。根据不同农户插秧需求,首选软盘育机械插秧,秧田与大田比为1:100;其次选软盘育抛秧,秧田与大田比为1:40;第三选用湿润育秧,秧田与大田比为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