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刘登亮),在菜博会期间,本台记者就农村金融与农村致富的相关问题专访“大棚蔬菜之父”王乐义和寿光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崔建强。
一、寿光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什么?
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和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动摇,是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始终致力于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提高。
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农村金融服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贷资金服务,另一方面是支付结算服务。
(一)在信贷资金服务方面。我们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在省市联社的领导下,针对县域金融服务主体,将服务主体分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四部分。针对不同的服务主体,我们创新研发了5大系列40多种信贷产品进行匹配。同时,为满足广大客户的投资需求,我们还推出了自己的“富民B系列”理财计划和实物黄金、白银等理财产品。也就是说,客户只要有资金需求,我们就会为其提供相应的信贷产品和理财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其资金和投资需求。如在支持农户方面,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从2000年开始开展以评定信用村、户为主要内容,以推行贷款证、贷款上柜台为重点的支农营销网络建设,逐步构建了“支农协理员、客户经理、总行、支行‘四位一体’”的信用建设网络;2007年,我们与村委、农户共同组建了村级大联保形式的“金纽带”信用互助协会,农户授信额度也由5万元提高到100万元,贷款利率较原来优惠30%;2009年,开展了“普惠金融工程”,对评定流程进行再造,将18周岁至65周岁以内的农户全部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发放信易通卡,农户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持信易通卡、身份证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随用随贷,真正做到了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到目前,我行已对全市975个村20.7万户农户进行信用评定,授信额度182.7亿元,覆盖面达到100%。2011年,为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建设,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寿光市委宣传部联合我行于2011年1月到8月在全市启动了“文明信用联动联评”工程。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实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有效结合,让老百姓在提高物质利益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了自己的文明素质,使得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抓手,找到了很好的落脚点,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针对收入低、人品好、勤劳肯干的农村贫困户和下岗职工,我们推出了“春雨助农工程”小额信用贷款,金额不超过2万元,基准利率,上柜台办理,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到目前,已办理贷款43户金额84万元。
(二)支付结算服务方面。近年来,我们寿光农村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和省、市联社支付结算业务工作部署,以“万村千乡”工程为载体,以支付结算渠道建设和助农取款机具布放为渠道,在寿光服务辖区内构建起了广域覆盖的支付结算网络,大大提升了农村地域金融服务水平。到2011年底,我们寿光农村商业银行辖属营业网点87处;开通支付系统网点87家;安装ATM自助存、取款机115台;安装POS机具872台;布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141台;开通网上银行2424个、手机银行7484个,累计发行银行卡超过25万张。如我行2010年推出了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存取款、转账、查询和缴费等基本金融业务,是“有人值守的24小时自助银行”。目前,我行已布放141台,投放量居全省第一。今后,我行将加快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布放进度,在2年的时间内确保全市每2个自然村就有1台自助服务终端,真正建立农村“20分钟金融服务圈”。可以说,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的实惠,为无银行网点的乡村提供了“家门口”式服务。
三、对于解决三农、中小企业贷款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您认为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我们寿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面向三农的中小金融机构,始终按照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和方向,主要是围绕“广覆盖、可持续、多元化、普适性”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广覆盖,就是让每个人都享有信贷的权利,每个人都能获得资金,启动项目,发家致富,真正实现“普惠金融”,如孟加拉的“尤努斯模式”,积极推动和发展“小额贷款”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在我们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村金融机构,我们这些银行的责任就是为广大的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创新担保方式,让他们很容易的得到发展资金,或种植,或养殖,从而发家致富,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尤其是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他们家庭窘困,生活困难,这需要我们农村金融机构去创新产品,去鼓励和支持人穷心不穷的人们自食其力,摆脱贫困,从社会底层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在寿光,我们创立了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品牌“春雨助农工程”,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基准利率,无需担保,上柜台办理,帮助人品好,有进取心的贫困百姓启动项目,发家致富。
可持续,对借款人来说,就是让每个人能够具有持续获得资金的条件,并将这种条件转变为持续的生产力。简单地说,就是借款人获得资金的便利性和连续性。如为农户推出“贷款证”,授信3年,随用随贷,不受时间限制,老百姓在授信额度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贷款的金额和时间,以便更好地发展生产,同时也很好地节省了融资成本。对贷款人(银行)来说,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持续的信贷管理机制,通过流程再造,在支持借款人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控制风险,从而形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对银行自身经营和管理机制的深层次探索。
多元化,一是借款人需求的多元化,银行要能够为其提供多元化的产品,能够提供综合的融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多方面的融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资金需求的层次也会发生变化,作为银行来说,我们就是要适应这种变化,能够为他们“量体裁衣”,如在组织健全、民风朴实、信用程度高的村,我们2007年在全国率先研发推出了“金纽带”大联保体贷款,利率较联户联保贷款低40%左右,不但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而且推动了社会信用度的提升。二是银行要实现多元化,不仅仅是产品的多元化,而且要实现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实现盈利增长模式的多元化。所谓银行的多元化,就是摆脱存贷款利差的“一枝独秀”的收入局面,努力寻求自身的效益增长点,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等。如去年,我们针对老百姓理财意识的提高,又推出了富民理财、黄金等理财产品,还开办了保管箱代客保管业务,等等。
普适性,就是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具备普遍的适应性,能够在全国各地进行移植和嫁接,实现“可复制”,具备快速持续扩张的特性。随着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大银行纷纷研发小额信贷产品,把客户群延伸到了农民,县域经济成为各大金融机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新“蓝海”。作为一直以面向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中小金融机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自身发展,如何发挥自己多年来成功的零售业务的优势,做大做强。跨区域经营为我们实现自身优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将我们成功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模式成功复制,从而去开拓属于我们更加广阔的天地。这既是对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对未来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也是我们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驰骋的舞台。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体会和收获很多,但感触最深的是要实现银行和当地经济的共赢、协同发展,关键是要探索出成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模式的创新是我们银行发展的立行之本,也是我们企业公民应肩负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