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讯“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咚咚锵……”4月11日晚7时许,圣城街道崔家庄村委大院内唢呐声声,锣鼓咚咚,两条“巨龙”正踏着鼓点上下翻腾,好不热闹。原来,这是该村“百鸟朝凤艺术团”演员们正在排练传统舞蹈“舞龙”,为即将开幕的第十三届菜博会献礼。
记者现场看到,正在舞动的两条“巨龙”一金一红,每条龙长20米,由1人舞动龙头,其余9人依次排开掌握龙身。队员相互之间分工明确,动作一致,“龙”在他们的舞动下,变得异常灵动,威严庄重。
“‘舞龙’又叫‘双龙戏珠’,曾在崔家庄盛极一时,是村里举办大型庆祝活动时的必备节目之一,村中7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忆起当年‘舞龙’的壮观情景。后因时代变迁,‘舞龙’逐渐消失在村民的记忆中。”艺术团副团长崔逢祯说,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物,而“舞龙”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今年恰逢龙年,按照街道党工委要求,崔家庄决定重新把“龙”舞起来,为菜博会添彩。
要想把失传60多年的传统舞蹈重新拾起来,并非易事。“人员、设备都备齐了,如何把‘龙’舞起来成了团里最头疼的事。在艺术团成员一筹莫展之时,村里为我们请来了市文化馆的专业人员,一下把动作、服饰、人员配合等难题解决了。”为复原“舞龙”,75岁的总导演崔仰贤更是把精力都倾注其中。
“舞龙”演员年龄多在30至50岁,大家白天忙于工作,只能用晚上时间排练。为掌握基本技巧,在跟文化馆专家学习了两天后,演员们便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舞龙的影像资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跟着学。“大家进步很快,现在我们主要从细节上着手,把‘龙’舞得更‘精’。”崔仰贤说。
“舞龙”团队女性挑大梁
“舞龙很累,特别是舞龙头和龙尾的人,龙头很重,龙尾跑的路最多,所以舞龙头和龙尾的人需要大力气才行。”“舞龙”团队组织者李玉香告诉记者,这支舞龙队共30多人,20多人负责舞龙,其中17位是女性。
“舞龙动作激烈,是个力气活,都说女人舞不了,但俺这支队伍却偏偏女队员多。”今年50岁的赵学梅是女性“舞龙”队伍中的一员。白天要上班,晚上来舞龙,她说:“通过舞龙增进了邻里感情,还能为菜博会添彩,队员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龙”舞得好不好,要看“龙珠”怎么耍。记者注意到,舞“龙珠”的队员也是一名女性,只见她高举“龙珠”,动作轻盈,按照设定的轨迹奔跑,后面的“长龙”跟着盘旋。“我们就跟着‘龙珠’动,卡着节奏和鼓点,不几分钟就累得满头大汗。”正舞动龙头的崔泗贤今年62岁了,是队伍里最年长的舞龙人,舞起龙来却最卖力,只见他跟着“龙珠”的节奏,龙头作抢球状,引得龙身游走飞动。(本报记者桑宏香付冰川实习生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