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然而,到了2006年的时候,人们发现一直做技术顾问的曹连标,情绪变得很反常。这也成为他日后拿出全部积蓄,在56岁时还孤注一掷决心创业,引来一家不满的导火索。
曹连标:“自己的心里整天闷闷不乐,精神山上很不正常。老板也认为我这个人好像是变了,不像以前那么认真负责了,变得不安分了,整天想往外面跑。”
原来,曹连标在做技术顾问的同时,还兼管销售。当时,张柏林的葡萄园里种的都是一些大路品种。2000年以后,我国葡萄种植产业发展很快,品种不断更新,曹连标这位“葡萄大王”的葡萄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葡萄经销商李学荣:“大家议论,这个怎么能称为葡萄大王呢,葡萄质量不过关了,现在都是要好的品种,追求好的质量。”
葡萄经销商张大明:“个时候都是大路货,没有注册商标,我们都不销售他的。”
曹连标:“再喊你葡萄大王都没有用,这个商贩,他是不认你葡萄大王不葡萄大王的,他最重要的是认你葡萄的品质,他能多赚到钱,你就是他的舅爷。”
![]() |
[致富经]不被理解的财富 |
风言风语刺痛了曹连标的神经,他悄悄地到北京、山东等地考察了一番,没想到,此行让曹连标的命运发生了转变。
曹连标回来后,声称他带回了一个好方法,可以把一斤葡萄卖到50元,张柏林说什么也不肯冒险按曹连标说的去做。
2008年,曹连标得知老家界首镇有200多亩土地对外承包,为了那个财富梦想,当时已经56岁的他决定二次创业,拿出所有积蓄包土地种葡萄。在当时的界首镇,曹连标的举动如同一声晴空炸雷。
曹连标的女儿曹富彦:“快要60岁的人了,还要找罪受。”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村民戴宏发:“何必呢,家里的钱也够花了,何必要大胆地去搞,冒这个风险。”
![]() |
[致富经]不被理解的财富 |
界首得标村党委书记陈树根:“他说北方不是有个吐鲁番,南方有个连标葡萄园,大家都觉得他是在瞎吹。你和吐鲁番怎么好比。”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村民张春明:“大家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曹牛。他第二次回来投资的时候,岁数也大了,大家不相信他。”
因为那个葡萄经营的先进理念,年近花甲的曹连标不顾反对,放弃每年十几万元的稳定收入,冒险开始二次创业。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因为一个误判,险些一开始就宣告失败。
原来,曹连标以600元一亩的价格承包下225亩土地后,开始一项项地做资金预算,但结果让他大为吃惊,曹连标第一次感到了害怕。
曹连标:“哎呀,我只有几十万的资金就要做五百万的事情,简直是天方夜谭,我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做成,我自己都在和自己打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