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乡约 >

一年就干了一件事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3日 09:51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CCTV-乡约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一、一年就干了一件事

感叹时光过得太快,2014,我对这个词的体会更强烈,还什么都没干呢转眼就要过年了,真想大呼一声:还叫不叫人干活了!今年真的没干多少事儿,或者真的能算得上是“事儿的”,就干了一件,就是节目改版后的微调,说得洋气一点儿,就是把国外先进节目样态如何进行本土化改造,就这么一件事儿耗了一年的心血,也得到了可喜的回报:20141月栏目推出新版节目,前三期的平均收视率是0.18,到了2015年的1月份儿,前三期的平均收视率是0.36,整整翻了一番!这说明一年没白忙活,这件事儿也确实让我干了一年。

1、结合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

新版《乡约》最初设计的三个箱子的话题,是直接从原版节目照搬过来的,分别是“小缺点”、“大恶习”、“婚姻底线”,强度和烈度逐渐增加,但不久就发现这样话题设置的逻辑不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相亲没有只说缺点的,除非这个人傻!原版节目“入乡”了但没有“随俗”,所以观众不适应。于是我们进行整改,把三个箱子的话题分别设置成为“嘉宾基本情况”、“婚姻底线”和“做老公(老婆)有哪些别人不具备的优点”,即相亲见面先说基本情况,然后再说我有哪些缺点或要求,最后再说说我有哪些优点,这样调整符合中国人相亲的逻辑,但实际操作中出现了第三个箱子的话题相似度很高的问题,好丈夫、好妻子的标准也就是那么几条,话题不新颖、看点不足,于是再经过两轮的调整,把最后一个箱子的话题改成了“我想过的日子”,想通过嘉宾对未来愿景的描述,考察嘉宾之间的匹配度,也是对嘉宾生活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展示,调整了几期,感觉不行,愿景描述的太远大了容易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就像女的都想做公主或者嫁给王子,其实那是不可能的,但讲的实了又不能吸引眼球。不行就推倒重来,最后一个环节改成匹配度测试,主嘉宾有十道涉及生活习惯、趣味、和愿景的测试题,通过众嘉宾的回答来看两人有多少相同点,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中国的相亲习惯,即了解了嘉宾的基本信息、主要优缺点之后,从面上再看看两人是否适应,而这个测试正是了解嘉宾之间默契程度的,也就是常说的看看这俩对不对脾气。

原版节目是讨论话题,而中国的观众则需要问个为什么,如一个嘉宾是个小心眼儿,那么在节目中只说他小心眼儿的现象是不够的,他怎么就小心儿了,因此,在节目中我们要求每一个话题的背后要有细节支撑,并且要在现场把这些交代给观众,而在节目中述说故事细节是《乡约》的特长,有了故事,节目还有了泪点,有了动情点,同时也使节目在情绪上有所变化,调整了节目的节奏。

原版节目的话题可以很劲爆,但在国内要受到许多政策的、宗教的、民族习惯的、国民道德伦理等诸方面的限制,因此,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话题设置上调整为不单纯地追求劲爆,而是从百姓对婚姻的诉求中提炼话题,强调话题的生活性、贴近性、并通过现场观众的讨论,给有需求的观众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办法,对百姓的婚姻和生活更有参考价值。

对原版节目在结构、话题设置上进行大的改动,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这种改动是基础性和方向性的,决定着新版节目的未来走向。

2、结合主持人特点进行本土化改造

主持人是栏目的门面,而我还是制片人,不仅要管理节目还要参与节目创作,甚至可以说是每期节目的主角,而实践也证明《乡约》十余年形成的“快乐访谈”的风格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也是栏目标志性的特点,因此,在节目策划阶段,抛弃了原版节目主持人冷静客观的报幕员角色,而是让制片人更多地参与到节目,去组织、引导、把控节目现场。新版节目单台上嘉宾就有四人,加上嘉宾的父母亲朋和现场的观众,互动点非常多,这给了我更大的发挥空间,如到观众席中与普通观众互动交流是我最擅长的,这样主持很舒服,不仅如鱼得水,还体现出了节目的相亲、乡情、乡味,主持人发挥空间的拓展,让节目从头到尾笑点密布,突出了“快乐访谈”的节目氛围。

3、结合中心的定位进行本土化改造

首先从嘉宾选择上突出“农”的特色,其实《乡约》的嘉宾选择具有一定的难度,嘉宾选择的范围局限在一个县的区域内,选择的面就比较狭窄,同时嘉宾是靠地方推荐的,地方更注重这个青年是否优秀,是否能够代表当地,对嘉宾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特色并不关心,这样,既年轻又出色、还没结过婚的年轻人在当地少之又少,这就和栏目的要求产生不小的冲突。原本栏目想找农民、种养大户等三农背景强烈的嘉宾,但碰到的大多数情况是年轻的农民业绩不突出,业绩突出的农民又都已结了婚,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栏目也强调每期节目至少一位嘉宾是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其他的嘉宾也必须要有三农背景,在频道定位上不能含糊。

在话题设置上突出“农”的特色,话题不追求劲爆追求实际,以话题的草根性、贴近性和实用性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中的话题虽然平和了,但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男方是否同意入赘?女方是否可以带着父亲嫁人?养鸭场地处偏僻不能常回家怎么办?种植大户要先生产后生活,女方是否能够接受?养殖业风险大,另一半是否愿意共同承担风险等等,这些话题不仅符合生产生活的实际,而且通过现场嘉宾、观众的观点碰撞和观念交锋,展示当代农民的婚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节目的农字特色更加突出。

4、结合栏目优势进行本土化改造

《乡约》本质上还是一档现场以说为主的节目,说什么其实也有多个方向,如纯话题性的,纯叙事性的,或者话题与叙事并重的。因为栏目在央视的平台上播出,在导向把握上会更严格,也不可能每期都有劲爆的话题,话题资源容易枯竭,而深度挖掘话题不是栏目的长项,这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操作,况且现在观众抗刺激能力增强了,话题达不到一定的刺激强度观众不会有反应。扬长避短,结合栏目的优势和快乐访谈的节目风格,确定了话题与叙事结合的路子,在十余年“讲述精彩人生故事”的操作中,对采访、组织和表现故事,栏目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办法,在实操层面上也更加顺手。

因为栏目追求的是生活化、接地气、快乐访谈,栏目要求编导采访时先让嘉宾说他最想说、最能说、最愿意说、说得最好,记忆最深刻的事儿,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上,找出一个话题点,这样话题就有故事细节的支撑,因此,在逐步调整的节目中,不仅有观念的碰撞,也有了让人沉下心来的故事讲述,有了能让人唏嘘落泪的细节点。

和现场观众打成一片,互动、表演、模拟、展示是栏目多年常用的手法,也是营造快乐访谈的重要手段,节目虽然改版,但这些优势不能丢,而且逐步想办法有机地融入到新版节目中。对观众的现场采访是我的特长,这种采访不仅生活化、接地气、往往也是现场容易出现笑点的地方,而这种形式在其他栏目中是没有的,独特加优势,使我们在节目的结构上有意识的放大了这一点,增加了主持人与节目嘉宾父母亲朋互动的环节,还设置了两个观众现场对话题发表看法的环节,这些内容都是根据栏目的优势设计的,这是别人没有的,是对栏目核心竞争力的强化,因为在实践中,这些内容也是节目的亮点,往往是收视的高峰。

把国外先进的节目样态进行本土化改造,在节目实行“软着陆”的同时,节目的内容、逻辑关系、结构环节等,大的框架调整得越来越合理,剩下的就是在表现形式上的细节进行设计和调整,这事儿太复杂,一不小心干了一年。

二、这件事太复杂 干了一年

这次栏目改版是脱胎换骨式的,虽对原来的节目有所继承,但绝对不是对原有节目的修修补补,除了名字是原来的,主持人这张脸是原来的、欢乐的氛围是原来的,其他的都是新鲜血液,等于重打锣鼓另开张,一切是从零做起的,舞美、道具、机位、站位等等千头万绪。在节目大的结构确定下来之后,细节就决定着成败,年初平均不到0.2的收视率怎么能让我咽下这口气,提高收视率,提高节目的品质,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了,精耕细作,铁杵成针,但怎么改,这事儿首先得听听领导的,还得听听观众的。

1、怎么改,先听听大家怎么说

自今年栏目改版以来,多次请专家领导开审片会,43日,我们先是请了中心创作部门的领导、同事来栏目看节目提意见,512日请中心编委会成员和业务部门给节目提意见,620日再次请中心领导和业务部门审片提意见,729日,委托专业观众调查公司对节目进行观众伴随式测评,828日,在延庆县召开目标观众座谈会,让大家给栏目提意见,中心目的就是想了解观众对节目的看法,为节目的调整提供依据。几次座谈会下来,大家说好的地方,我们就坚持下来,大家说不好的地方,我们就想办法改进。几次诚心实意地找大伙儿提意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节目在有些地方感觉得假,为此我们找原因,首先解决观众感到假的问题,使节目更加接近“接地气儿、真相亲、同欢乐”的调整目标。

动机的真:我们节目中有些嘉宾在场上不兴奋、没情绪,不是一个来相亲的状态,究其原因,嘉宾是地方推荐的,有时为了满足地方的宣传诉求,所推荐的嘉宾对婚恋诉求并不强烈,因此,节目中有时会出现“任务嘉宾”,针对这种情况,栏目把嘉宾的婚恋诉求作为前期采访的一个重要标准,编导要与每一位嘉宾见面,了解嘉宾的真实愿望,如果没有婚恋诉求,嘉宾就不能再上节目,把这一条作为一条纪律纳入了栏目的《创作规范》;从栏目方面讲,也确定“牵线搭桥”的真动机,在主嘉宾确定后,从职业、学历、家庭条件等方面也要考虑到嘉宾之间的匹配程度,有没有现场牵手的可能,通过调整,节目在功能上最大程度地实现真相亲,节目开播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有三对嘉宾结了婚,还有十余对在热恋当中。  

呈现的真:为了达到呈现的真实,栏目要求男女嘉宾在事先不见面,谁在哪一轮出局,最后的嘉宾是否选择牵手,完全交给现场“自然进化”,我都不知道现场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成了真实的参与者;在伴随式观众测评时,有观众提出现场发言的观众都坐在第一排,讲得都很顺溜,感觉很假,栏目对此进行调整,对群众代表,编导只告诉他们箱子的话题,不提供观点方向,现场怎么说,他们完全是由衷而发,我也是走到台下,到观众中去随机采访,发挥的空间更大,在云南丘北县那期节目中,因为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区,现场观众带着各种各样的帽子,很有特点,谁的帽子好看我就采访谁,整个采访突出了帽子突出了少数民族的特点,既鲜活又接地气儿,成为本期节目的亮点。

现场亲属互动的环节我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机调动,直接发问,甚至因为嘉宾的父母不能来现场,我就即兴进行电话采访,虽然有的嘉宾亲属没有准备,说话语无伦次,但呈现出的真实状态甚至比他们说什么更重要,但也有的嘉宾结合自己的婚恋经验,说得头头是道,出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喻世明言:比如男的是个耙子、女人是个匣子,不怕匣子没劲儿,就怕匣子没底儿。婆婆对儿媳妇的两字诀:一要赞,二要哄等等,都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服务的真:几乎在历次审片会上,中心领导都提出了节目的服务性,服务性是农业节目的共性,也是新版《乡约》的一个优势,在一个县的范围内选择嘉宾,嘉宾之间知根知底,牵手的成功率会更高,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为增强栏目的服务性,对于现场出局的嘉宾,在栏目官网刊登他们的个人信息,并在节目中告知观众,继续为嘉宾牵线搭桥;栏目还和《世纪佳缘》协商,继续为出局嘉宾提供后续服务,该网站是全国最大的婚恋服务类网站,在全国拥有1亿多用户,这些出局的嘉宾可获得该网站的“钻石会员”资格,参加该网站组织的相关活动。

2、话题调整

调整话题:降低嘉宾箱子话题的锐度,让话题更接地气儿、对生活更具参考价值,把第一个箱子的话题调整为嘉宾的基本情况,第二个箱子的话题是婚姻底线或在生活的愿景下对对方的要求,第三个箱子从大恶习调整为主嘉宾的十道匹配度测试题,来考察嘉宾的匹配程度,经试验后,感觉这个段落不能产生注意力,最后调整掉了这个环节。

、谈话内容调整:由于嘉宾之间的互动较少,以至于出现记不住嘉宾谁是谁的情况,人物立不起来,所以在节目中增加了我做老公(老婆)有什么好,在剩下两个众嘉宾时,增加了为什么选我不是他(她)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给了嘉宾更充分的展示机会,增加了嘉宾之间的互动,让嘉宾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更充分的表现,从而给观众留下印象。在台上剩下两位嘉宾的时候,增加了“选择之前还得问问”,现场的群众代表就关心的问题向嘉宾提问,增加了嘉宾与现场观众的互动。

考虑到现场没有LED电视屏幕,在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电视小片在现场看不到,现场观众的情绪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节目的氛围,将原来的人物小片介绍,改为嘉宾第一个箱子的话题,由嘉宾现场自我介绍,这样也把节目统一到以“说”为主的形式上。

3、环节调整

由三个众嘉宾改成了四个众嘉宾,经过几期节目的实践,感到在50分钟的时长里,出现四个众嘉宾的分散了笔墨,影响人物性格的塑造,又将四个众嘉宾改回到三个众嘉宾,所节省的时间用在了嘉宾的互动、介绍和展示上。

在观众测评中,观众对现场投票环节兴趣不大,把这个环节直接调整掉了。

去掉了节目开始的内容提要,调整后把内容提要放在地方的电视小片中。

增加了上期节目回顾,对上期节目中现场牵手的嘉宾,在节目拍摄后的一段时间里如何相处,在本期节目做一简要回顾,告知观众男女嘉宾进展到什么程度,突出了栏目真相亲的节目特征,也让相隔一周的节目之间有了联系,把“单本剧”做成“连续剧”,让观众产生期待,增加了节目间的悬念。

对于节目嘉宾登记领证的,栏目都以《喜报》的形式告知观众,现在相亲的节目众多,但一年能成几对似乎都讳莫如深,既然咱是真的,就在节目中告诉大家,这也是栏目“真相亲”的一个佐证。

4、舞美包装调整

箱子是节目的主要道具,是节目结构外在的形式表现,开启不同的箱子,其实就预示着节目进入了不同的环节。原版节目是旅行箱,我们改成了樟木箱子,中国的传统,女孩子出嫁娘家要陪送樟木箱子,因为樟木不着虫子,这样改动符合中国国情、乡土特色和农业节目的定位。

改版之初照搬了原版节目,每个众嘉宾有三个箱子,每个箱子一个话题,三个众嘉宾就是9个箱子,有点搬家的感觉,后请木匠师傅重新为栏目设计,把三个话题装进一个箱子里,通过机关再把三个话题逐步打开,虽然一个简单的改动,从设计到制作却费了不少周折。

最后标志男女嘉宾是否牵手成功的道具,最初设计的是“爱情树”,由于显得简陋且不美观,改成了有动感装置的爱情箱子,这个箱子也是单独设计、量身定做的,既和现场嘉宾带的箱子有所区别,在道具上也都统一到“箱子”上来。

在主嘉宾关箱子之前,众嘉宾在场上的话题、经历、观众的点评等,通过电视画面做一简要的回顾,通过重复,强化观众对众嘉宾的印象,也是让观众记住嘉宾、分辨嘉宾的重要手段。

在包装上突出相亲节目特色,制作了转场模板,用在每个环节过度的地方,模板是飞来的喜鹊口衔着板块的标题从画面中飞过,喜鹊寓意着吉祥喜庆,不仅和相亲的氛围符合,也突出了节目的乡土特色。

节目最初是三屏编辑,想通过这种编辑方式增加信息量,让观众对现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这样的编辑手法不仅难度大,而且会影响主要信息的传递,我们就把三屏编辑改为以单屏为主,在节目回顾、嘉宾自我介绍等环节用画中画表现,这样调整不丢失现场的信息量,又突出了想主要表达的信息。

在包装的各个环节,我们尽可能地凸显“箱子”这一元素,通过动画箱子的开启关闭,强化节目的识别度。人名条是箱子打开后出来的,嘉宾自我介绍的环节,打开箱子是嘉宾现场的介绍,嘉宾回顾环节是两个箱子同时打开,一个是嘉宾选择前和父母商量,一个箱子的画面是现场观众的点评,节目结尾是把现场装进了箱子,箱子关闭,节目结束,箱子不仅是现场的关键道具,也是贯穿全篇的包装元素。

为节目制专门作了片尾曲和转场音乐,在片尾曲的说唱部分,对栏目的定位进行介绍,每期都播出,经过反复的播放来强化观众的记忆。

对出现在画面上的字幕,根据不同的功能统一出字幕的方式和字体,如嘉宾自我介绍时的关键词、环节提示性字幕、动画箱子的字幕、人名条字幕等等,并且对提示字幕、小版块字幕一律要求口语化、通俗化、有交流感。

在我手机的记事本上,节目需要改动的地方和已经改过的地方就有几十条之多,不然那够一年的工作量呢?这么说吧,为了试验一个新想法,我们常连拍几期赶节目,近40度的高温下在广东东莞晒脱过皮,零下17度的低温下在山西武乡县冻得双腿打过颤,老婆十月怀胎没时间陪她做过一次孕检,小女儿出生才几天又到外地去拍片,新的想法想尽快落实,往往半夜发短信打电话布置工作,劳累了自己骚扰了别人,就这样争分夺秒,这件事儿一年也没干完,明年还得接着干。

三、这事儿没完 明年还得接着干

节目好看不好看,耐看不耐看,最终都是由细节决定的,想得再好如果在细节上落实不了,提高节目质量就会是一句空话,细节调整又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就目前而言,明年要干的事儿还有一大堆:

1、围绕特色抓细节

对栏目的包装再进行一次统一的梳理,因为今年不断调整,还有些包装和节目的整体风格不相适应,尽量把片头、转场模板、字幕条、关键词字幕等包装元素统一到一个风格上来,让栏目的标识更加醒目。

对镜头进一步规范,现在的节目场面大、机位多,拍摄手法多样,有摇臂、斯坦尼康还有航拍,围绕着提升节目质量,根据镜头自身的表意功能,不同的镜头怎么用,在哪个环节用,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现在观众在台前就坐,像是在看一台晚会,这样的观众布局缺乏交流感,感觉和相亲的内容与谈话的风格有差距,也不利于观众的现场互动,想尝试一下让观众围成一圈,突出栏目谈话的氛围。

2节目创作难题攻关

⑴、嘉宾中增加“真农民”的数量:目前节目中的真农民还比较少,原因前边已经做了介绍,怎么样扩大真农民在节目中出现的频次,是栏目很想解决的一个难题

⑵、 与地方的宣传诉求相结合如何把地方宣传诉求有机地融入到节目中,也是创作中的不可回避的难题

⑶、 增加节目的可视性:众嘉宾三个箱子的话题是我们调整次数最多的,也是至今都不理想的环节,攻关会上我们干脆把这个环节拿掉了,并对结构进行了大的改动,节目最后选择的不是两位男女嘉宾,而是一位主嘉宾和两位众嘉宾,多了一个人,选择至少会有6种不同以上的结果,节目的悬念就会大大增加。

增强互动:主持人对现场观众的随机采访、观众的现场互动一直是节目的一个亮点,也是公认的《乡约》节目的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把它用充分了,在攻关会上我们增加了一个观众、嘉宾、和嘉宾的父母亲朋的互动环节,手里有板砖,就得多拍几下。

3、集中力量做推广

扩大栏目在社会上的知晓程度,培养观众的约会意识,明年栏目在推广方面集中力量做一次立体的栏目宣传推广,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新版节目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随着收视率稳步提高,可以借力打力,创办有栏目特色的大型活动,形成活动与日常节目相互抬升、良好互动的态势,在2015年,栏目将在适当的时机组织活动。

一年就干了一件事儿,但实话实说,这事儿干得很过瘾!

热词:

  • 乡约
  • 肖东坡
  • 主持人
  • 制片人
  • 视频点播
  • 节目预告
  • CCTV-7
  • 中国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