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很多年前,学建筑出身的我刚刚考入电视台当主持人,我跟一起考进去的一个哥们一起要录制一段主持语,第一次走进演播室、第一次面对镁光灯、摄像机,总共没有五句话的一段主持词,那位仁兄竟然录了六十多遍以至于全身湿透,我在台下看得直跺脚,谁走后门整来的这伙计,这么笨也能当主持人?嘿,后来轮到我竟是比他还惨。你说怪不怪?明明在下面背诵的头头是道,一上去面对镜头咋就不会说话了呢?后来,在镜头前倒是会背词儿了,但自己看回放总觉着有种怪怪的感觉,眼神、神态、语气、微笑,说不清啥地方不对,总之跟正常的自己不太一样,难不成这就是镜头前该有的样子?再往后我努力学习做一个主持人情绪强弱的把握、节律齐散的处理、流程张驰的驾驭,卧薪尝胆苦练赵忠祥、苦其心志模仿克朗凯特,对着镜子练风度、练魅力、苦练吸引力,嘿,永远有那么一块肉摆的不是地方。很多很多年我才慢慢懂得:笑容可以模仿,韵味模仿不了;语言可以重复,神情重复不了。不在于说什么,而是韵味与神情,决定了谁是谁。作为一个主持人,能够在镜头面前找回自己,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原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怎么才能接近这种感觉呢?
注意力放在哪?这事儿很重要!记得那次主持首届《三农记忆》,整场晚会大段大段需要背诵的硬词儿竟然只有我一个主持人,最可怕的是从头到尾我要坐在舞台中央,没有中途看稿的时间,冰雪聪明的我硬憋出了一招:我带了个耳机连上对讲机,找一个铁哥们在消防梯上给我念词儿,他一边念,我一边复述,眼睛虽然瞅着被采访嘉宾,但瞳孔早已放大,四肢发麻手脚冰凉、神情冷漠目光呆滞、声音颤抖鼻尖冒汗,全部的注意力都他妈的放在耳朵上了,关键是消防梯上这哥们念词不会断句,搞得我声音忽高忽低跟着读错好多。更可怕的事情还是出现了,耳机声音越来越小、声音开始时断时续,最后一点动静都没有了,对讲机彻底没电了!面对满场观众和眼前的嘉宾,失去救命稻草的我破罐子破摔开始“胡说八道”,我凭借自己对每段主旨的理解和嘉宾的回答,开始提问交流竟然渐入佳境,失去了主持词儿的束缚,我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采访嘉宾身上,跟他一起皱眉、一起大笑、一块放大细节延展话题、由衷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有几段采访我竟然深入到故事中一度忘记我身在舞台。很多时候制约采访主持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的衣服、发型、面光、声音、机位、我的主持词咋样咋样,状态十分沉重,若是能够转变思维,脑子里全是你面前嘉宾的事儿,全部注意力都跟随他的命运和传奇真实地起承转合,在镜头面前最真实的自己就会被释放出来。注意力放在哪?解决了主持采访时候的思维方式,而摆正心态,却能够让自己的情绪、智慧有最真挚的表达,如何摆正心态呢?
学会心存敬畏,其实你没那么重要!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在采访的时侯很愿意给农民做指导,我上嘴皮一碰下嘴皮,高深的道理就像“大集上卖花盆——一套一套的”。农民点头称是,我自鸣得意。有时写出一段稿子,自己激动地半宿睡不着,我咋这么精辟?啊?分析的咋这样深刻呢?嗯,看来真是跑农业跑的时间长了,高屋建瓴已成大家了。睡不着的时候开始幻想:我要是像那个农民一样搞农产品加工,还不得搞成啥啥啥?那个采访时思路不太清楚的运销大户都能挣上几百万,要是我来干,还不得干成啥啥啥?有一次我采访时,在一个致富带头户家住了几天,那几天里我听到了很多采访话题之外的真实故事,那一刻我被吓得一头大汗,再也不敢忘乎所以了。在当地的交通、信息、观念、政策、资金设备、人际关系、市场变化诸般条件下,那个憨厚朴实的农民做出的成绩,看似不是很大,却是需要相当的坚韧、勤劳、诚信、舍得、宽容、执着、敏感、远见……,堪称传奇!如果把我放在那儿,无论如何我不会做的像他那样精彩!也是那一刻,我改变了自己与农民交流的心态。这以后的采访与主持,我的心中多了一份对农民的理解与敬仰,主持的时候会发自内心流露出真诚的尊敬、赞叹。有句话说得好:成熟的人很少抱怨,因为他知道各有各的难!若我们能够开始懂得“各有各的精彩”,做一个充满敬意、快乐的传播者,身在镜头面前的感觉就会大有不同!很简单,你真实地尊重一个人,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而发现那些让人尊重的细节和这种发现的愿望,却是一种能力。摆正心态能够让主持人的情绪、智慧能有最真挚的表达,很多时候还要懂得使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方式在主持采访中最能发挥作用呢?
有时候语言,说重要也不重要!几天前一个编导在选择采访嘉宾时候打来电话,说那个嘉宾是当地最偏远山区最普通的老农民口音很重、听不懂,就知道自己那点事儿别的啥也说不出来,总之口才非常差建议换掉。我却跟他说,这是我认为最理想的采访对象!口音重怎么了?只有口音重才能体现这是最偏远、最普通的老农民啊?听不懂怕什么?我可以现场找人一句一句翻译啊?在现场你跟农民之间哪怕是解错意思那种最真实的交流,都是最可爱的好东西。口才差啥也说不出来更不要紧,因为我在那一刻我要的不是理论提升、背景解读、知识延展、政策勾连,我要的就是他啥样就啥样,我的工作就是还原他最原汁原味的状态和表达!在采访主持的经历中,我常常最开心见到这样纯真质朴的农民:有的话筒递到他手里,他像扔手榴弹一样扔给别人;有的站起来脸憋的通红打死不肯说一句话;有的现场抱孩子,孩子突然哇哇哭,编导建议马上把孩子抱走这段直接删掉,我却直接跟他说“别着急,给孩子整点水喝”,现场放下一切硬等着把孩子哄好后期也不掐,在观众看来这段最真实的过程比啥采访都过瘾;有的当面问啥也不说在下面却总插科打诨接话,让我逮着现场接着他的话一通问,马上成了现场气场最热闹的环节;有的误打误撞闯进采访区,嘿,别走啊来的正好,我正想问问你心里想啥呢?有的光知道笑,我就不停滴逗她,好几分钟她啥话没说就只是笑,因为我觉着她的笑比她的说好;有的人哭,现场所有人跟着哭,我就啥也不说,在浙江采访“传奇DV”章桦就是,采访现场哭成一片,五分钟主持人一句话没说;当你知道表达有各种方式,主持与采访,最最真实的意外和呈现,有的时候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学会放大使用毛边、意外,是采访主持很有用的方式,但要让作品导向正确,眼光还不能光盯在眼前的题材上,怎么做呢?
了解周边,说不重要却很重要!在现场主持节目,很多时候要主持人提前亲自核实,我去采访往往顾左右而言他,一会问天气、一会问历史、一会问政策、一会问感情……,有人就问“这些问题跟采访话题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啊?怎么样才能从不善言谈的普通农民那里找到跟主题相关的生动的细节和话题呢” ?首先,了解背景就像撒网,网越大收获机会就会越多;再有,凡事都相互关联,了解背景你便会清楚事情的缘由和走向,不至于出现导向的错误。时下流行一首歌叫《没那么简单》,其实啥事儿跟农业、农村、农民比起来,都算得上简单。我刚开始做农业节目那会,老家农民找我打听致富项目,因为见得多我总是滔滔不绝讲起没完。第二年我觉着早该因我的信息而致富的他们依旧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见得比以前多说的却比以前少,介绍一个致富项目后往往还加上一句:“这个东西恐怕技术要求很高”、“这个东西只是炒种的才能挣钱”,到了第三年,我见了更多厉害的致富项目,人家再问我同样问题的时候,我往往想到一个,欲言又止、顾虑重重。因为我知道,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包赚不赔的项目,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间而异、因市场而异,作为主持人如果只会单纯地就事论事,不知从外延去找佐证、找缘由、找细节,就很容易出现偏差,采访也很难生动。新闻讲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更讲求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够没有废话连篇,自始至终围绕一个新闻点,作品才有感染力,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抓住核心,此事最最重要。有人说:“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因为只有到了中年,他才理解戏的内容”。不错,很多主持人缺乏影响力,最关键的差别就在于缺少独立的判断能力。采访中国最大的苹果批发市场山东栖霞蛇窝坡,满眼都是形色各异的苹果、商铺、车辆……,我们要来报道什么?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传播呢?心里若是整不明白这个事儿,主持采访只能流于表面。我们先从点开始,我问老农:这个圆圈是干什么的啊?回答:这是给苹果分等级用的,苹果不能穿过这个圈,就是80以上,这个果就是一级果两块八一斤,能够穿过这个圈,就是80以下,二级果,一块六一斤,价格差别将近一倍;接着问:这个果明明大小在80以上,为什么放在二级果里面呢?回答:因为这个果皮上有一个斑点;继续问: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回答:这是套袋不严,进去雨水造成的。同样的苹果价格相差近一倍,沿着这个细节我们开始深挖。我们从市场开始顺藤摸瓜,走进果园、走进农家肥市场,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两年栖霞市的苹果套袋率不断提升、品种不断更新、使用农家肥,还因此带火了一个农家肥市场,最终我们得出一个传播结论:尽管当时市场背景是万亩果园毁于刀斧、瓜贱如水、果贱伤农……,但高品质的果仍然供不应求价格奇高,而这个市场导向已经开始影响当地农民,技术更新、品种更新、观念更新……。这条片子将会潜移默化影响多少农民啊,将会引导多少农民开始重视品种、技术、质量,这就是一期节目的核心价值。采访主持,必须抓住核心,这样我们所有的行为才有了魂!按说这是做记者的要求,其实对于一个节目主持人来说也很重要,我们能够在繁杂的线索中梳理整合出清晰的逻辑思路,这种本领体现在主持上,便会在你的语言、语气、神情、思路中增加一种把握的味道,那种游刃有余的自信承载着快乐与智慧的语言,必将是可信的、真实的、生动的、具有感染力的,这种味道很难描述,但却是节目主持人形成差距的关键所在。那主持节目,还有更高的境界吗?
听,有时候比说重要。我们做事情总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无技巧无境界;第二,有技巧无境界;第三,有境界无需技巧。其实,无需技巧说的是一种更高明的技巧。刚开始采访主持的时候,我们大部分只有听的份,慢慢地我们懂得多了,说的也就多了。而成熟的主持人与人交流,常常是一针见血问到具体的细节点上,让被采访者酣畅淋漓地尽情发挥。这样的传播,才能达到一字不著尽得风流。西谚有云:考虑你的读者,仅此就构成了技巧。新闻是对时代的一种观照,作一个农村节目的主持人,为了叫语言巧发微中、速喻明理,经常会运思谋作、处处体味,但是引弓未满的遗憾总是难免。传而不通当为谬矣,我们不停地在各地乡村寻找那些符合时代特征的鲜活素材,已经深感“市场把握之艰难”;今天的农民,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获取信息的途径正变得多元化,更使我们感受到“有效传播之艰难”。问,还不知道该问啥好,做到胜似闲庭信步般的“听”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因为听容易,会听难,那是一种高超的把控驾驭能力,那个时候的主持人,显露的不是锋芒而是智慧和美德,娓娓道来、亲切自然、真挚感人、庄谐并具、睿智敏感、严谨缜密……,好似“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作为主持人来说,这样的境界,值得毕生去追求。
日子川流不息。终日无昏晓忘哀乐,日复一日的目睹、耳闻、手订、笔削、惨淡经营,有时你会感到真理就在眼前,但却把握不住;也许你再走一步,便能登堂窥奥,却又身不由己……。人这一生干好一两件事情已属不易,孰轻孰重常常要仔细掂量。无论是行为技巧还是人生格局,有关“重要”和“不重要”的判断,算是殚精竭虑的岁月,给予我们的一份宝贵馈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