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编导:董延爽 |
残疾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大都是令人同情的,因为他们比健全人少了这样或那样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又会被这些人所感动,因为他们即使肢残,但也顽强地生活着。但这一次我在“同情”之外更多的是深深的敬意——中国第一支民营残疾人艺术团,神奇花艺坊的创始人,穆建新。
当从这个身份来看我们能窥见的是一个成大事者的形象,的确,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事业了。但再给这个成大事者加上一个残疾人的身份,我的心里就无法再平静了。
穆建新,“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团长。患有先天性软骨营养不良。这种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速度越来越低于同龄人。因此小的时候,穆建新和正常孩子一样活泼,灿烂。她喜欢花,她爱笑,她开朗得爱在大家面前唱歌。也许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她的身体存在着残疾,但有着相当高的艺术天分。据母亲回忆,穆建新打会说话起就会唱当时的流行歌曲。采访中,穆大姐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充满了骄傲和自信!5岁那年征兵动员大会上,她作为小小指挥家在台上指挥一万人合唱《东方红》。我们可以想象,辽阔的人群最前方的舞台上,站着小小的穆建新,有节奏得挥动着更小的胖乎乎的手臂,一万人齐声高唱,何等的震撼心灵。正是这些小小的经历,在日后当穆建新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巨大差异时,一直支撑她面对生活的困苦。甚至被同学歧视时,她也在墙角哼这心爱的歌,悄悄抹眼泪。
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制度,这对有志于上大学的青年来说是一个的新希望,穆建新也在默默地准备着。但命运再一次给了她重重一击。1979年,17岁的穆建新高中毕业,却被告知因为身体原因不允许参加高考……这之后的十年,穆建新四处打工,在别人的冷漠和歧视中证明着小小的身体也能充满生活的力量。去工厂包糖块儿,自己做衣服卖等等。穆建新平时喜欢读书,喜欢写东西,也许是为了抱怨对艰辛生活的不满,她给辽宁青年杂志社写了一封信,然后被发表出去了。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封热心观众的信件来到穆建新的手中。某位来信者给她了一个信息:残疾人已经可以考大学了!穆建新兴奋着,相隔十年,自己都不敢想象还能有机会上大学。结果我们可以意料到,她成功地坐在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系第一批新生之中,学器乐,学演唱,和同学们四处演出,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穆建新不知道,此时父亲已经去世了。
大学毕业的穆建新拿着那个年代相当稀有的大学毕业证书,满怀希望地回到家里,得知了父亲已故的噩耗。那个年代大学生毕业是分配制的,但没有单位愿意接收残疾人,甚至有一个单位这样答复她:“你不用来上班,我们照发你工资就越是了。”在普通人看来不工作却有所得应该让人高兴,但这“特权”是建立在他人的歧视基础上,这种伤害我们无法理解。
父亲的去世,生活的不如意,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现实的落差最重让她有了轻生的念头,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不吃不喝,消沉中她回忆这大学里和同学们一起演出的日子。这时她想到也许同学们都怎么样了,是不是也如她这般不如意。她给同学们写了信,结果正如她所料。这时她萌生了把大家集合起来开办艺术团的念头,这一想法让她喜出望外。这个计划也得到了家人,特别是妹妹穆建志的支持。拿着用抵押房产的十万元,姐妹俩买设备,招募演员,开始在十里八乡演出,一发不可收拾,这个事业在坎坷中茁壮成长起来。
但同体育运动和其他表演职业一样,大龄的演员开始面临这退役的问题。生活来源怎么办?这些人为艺术团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能让大家在离开舞台的时候从此失去生活的能力。穆建新带领大家做养殖,做手工编织,做领带加工。这些尝试都因为他们的特殊性无法进行下去。
也许是穆建新的坚韧感动了老天。一次去某大学演出的时候,当场收到了很多鲜花,但回到寝室后,鲜花都蔫儿了。这是一个快要到生命尽头的小演员不经意说道:“要是这花能永远开放该多好!”听者有意,穆建新想到可以用假花代替真花,这样不就可以永远开放了吗?之后他们四处请教专家,专业人员,经过一次次的试验,最后做成了仿生花。这种花和普通塑料花,纸花相比,无论是视觉还是触觉,都和真花极其相似,不注意看是看不出来的。这个小笑话就发生在我去采访的过程中。第一天我在采访之余,踱步到一件大屋子,里面花团锦簇,我俯下身闻了闻,小有香味,我甚至都没有起疑心,还以为这是他们的光照高科技,能用特殊的灯光代替阳光,让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后来才得知这些花是假的!特别是看到这些仿生花居然能够分解烟雾的时候我特别震撼,科技真的在改变生活。
现在穆建新的艺术团平时要训练,演出,闲暇时间可以做仿生花。退役的残疾人可以把精力完全放在做花事业上。由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他们吸引了大量的健全人来,并不时有来之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来参观学习。
在采访过程中,穆大姐一直和蔼地与我交谈。我就像一个来“取经”的青年,聆听她的人生故事。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她那几句对人生的感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短短十几个字让我看到了穆大姐在人生的或喜或悲中是如何战胜困难,完成着健全人也很难做成的事业。并且她的事业不是关于金钱,也不是一味的公益与施舍,而是真正为有需要的人开拓了实现自我的阳光大道。
记得现场录制的时候,主持人采访了他们团中的演员向守宏。对话是这样的:
穆建志:这位就是刚才我说的从什么都不会,来自于农村的一个孩子。
主持人:告诉我,你是怎么加入到咱们艺术团的?
B:我是1998年的时候,在北京搞维修的时候,他们在路边突然就发现了我。
A:你在路边干什么?
B:就搞那个灯箱维修。
A:你正在那儿维修呢?
B:对。
A:他们从这儿路过?
B:对。
A:看到你之后怎么样?
B:看到我之后,说让我加入残疾人艺术团。当时我还感觉到不可思议,我们残
疾人还可以搞文艺吗?心里正在想结果……
A:你在这儿之前懂文艺吗?
B:不懂一点都不懂。
A:什么都不懂?
B:对。
A:人家突然跟你说让你加入艺术团,你怎么想?
B:不可思议。
A:这不是开玩笑吗?
B:对。
A:我哪像搞艺术的!
现场笑
A:你现在是跳舞是不是?
B:对。
A:跳舞过程中心里啥感觉?
B:特别激动特别澎湃那种感觉。
A:如果是跳完了舞蹈,表演完了下面再有掌声,那是什么感觉?
B:那就太激动了。
完成了节目粗编后,节目的很多对白我还记忆犹新。她对那些花的如数家珍,对那些苦难的不堪回首,对艺术团成员的关心爱护,对老公的感激,还有谈到自己女儿时候的骄傲之情。穆大姐说她对女儿有有些愧疚,她没有接送过女儿,没有为女儿开家长会等等。但女儿对妈妈更多的是理解和为之骄傲。这在我看到女儿的聪明懂事之余真的为穆大姐的那份执着打动。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只要你愿意走上去,迎着风浪舞蹈。先天的残疾让穆建新失去了一些快乐,带来了些许苦难,但也给了她顽强的品格。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重量在于我们自己为它加上的砝码。祝福穆大姐仿生花的事业越做越大,装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同时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轮椅上的花仙子》嘉宾联系方式:
嘉宾:穆建新
电话:010—51664568、1800130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