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编导:蒋琪 |
温润的空气,壮观的云层,我们降落在了云南第一个县级机场——腾冲驼峰机场。这是我第一次来腾冲,这个在我学生时期就已经闻名遐迩的地方。六月的腾冲,云雨丰富,满目绿色的小城将吹来的风染上了清香的味道,这是一种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清爽,本该是一次严肃认真的前期采访工作,顿时因为这个美丽的地方而变得柔和了。这就是腾冲给我的第一感觉,但这座滇西小城,对于我的意义却远不止这些。
今年四月,栏目全面改版,访谈对象从个人放大到一个地区,节目内容从一对一访谈放大到一对多,五十分钟的节目被全部换血,注入了更多的电视新元素。《乡约》保持了八年之久的老模式就此划上句号,制片人肖东坡老师带着我们这个团队重新开始,踏上征途,并且没有退路。从第一次长达五个半小时的栏目内部改版讨论会,到在中心改版会上播放《茶花树下下张家》的改版样片,肖老师对于改版的决心冲击着每一个人。《乡约》正如一个少年,终究需要这么一次跨越,才能成年。而这一步,我们迈的坚定、艰辛。
地方特色展示加上当家人访谈,这全新的五十分钟,全新的《乡约》,观众是否能接受?原有固定的收视群体还能不能留得住?工作量是否比以前有所增加?而收视率是否能上一个台阶?“跨越”的初始,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原有的节目模式——十二个现场加十二个小片显然已经不适合了,那又该如何进行策划采访撰稿呢?制片人肖东坡老师说出了一个很给力的词,“填空”。改版的《乡约》被分成了九大块:开场节目、说说当地人、地方文艺表演、当家人故事、特色物产展示、当家人执政思路、地方产业能人、群策群力共话发展、描绘地方美好未来。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修改,新《乡约》的节目构架基本成型,前期编导将采集到的相应素材进行筛选填写,稿子也就差不多出来了,并且因地制宜,就算是“填空题”也各有各精彩。
在策划腾冲这期节目之前,我与高和伟已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红河州石屏县制作完两期节目,对于云南的题材比较上手,并且二人已形成一个固定的搭配模式,一个抓收视率,一个抓主旋律,分工明确,最后再合二为一。我们都很清楚,在云南做节目,收视率上肯定是以民族特色为主导的,而主旋律上,当然脱不了生态产业、旅游业这两个“招牌”。根据前两期的经验,基本上腾冲的各方面素材都与之大同小异,甚至初定的开场舞也和《古韵石屏》的差不多,一个是腾冲的小背龙,即男子舞龙,一个石屏花腰彝的女子舞龙。而在谈到当地人的时候,我们采访出来的性格特点也与前两期有所雷同,尤其是“敢闯”、“重视教育”这两点,甚至连对应的故事都差不多。三天的前期采访过后,我们仔细研究了腾冲这期已填写了百分之六十策划方案,再对比开远与石屏的策划方案,这才意识到,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挖出腾冲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若继续按照我们设定的“云南模式“进行,此后在我们手里策划出来的云南选题,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可挖掘的素材就是这些,也许其他地方的节目也这样?两期“新疆”的差不多?两期“浙江”的也差不多吗?难道这就是“填空”策划方式带来的弊端?但不管怎样,我们有了这个避免重复的意识,改版的这一步我们都好不容易跨过去了,在前进路上所遇到的这些磕磕绊绊更不可能成为倒退的理由。既然模式固定,我们的视角可以转变,虽然整个云南通篇都是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但我们可以将当地主抓的侧重点放大,弱化那些雷同的细节,找到别地儿没有的、别人不会的,即使是两个相邻的县市,也会有其独特的一面,为此,我们暂停了采访,我们自己得先弄清楚,这期腾冲的节目我们要什么。
首先我们把腾冲的所有背景资料又研究了一遍,腾冲县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腾冲县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腾冲森林密布,到处青山绿水,景色秀丽迷人。境内有傣、回、傈僳、佤、白、阿昌六种世居少数民族,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其中傈僳族在刀杆节表演的“上刀山,下火海”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在采访中,县委书记余炳武用了六个一来概括了腾冲的特点:
一幅天地人和的画卷——腾冲最大的特点是生态优越,具备理想的人居条件。年平均气温15.1℃、降雨量1531毫米,森林覆盖率70.7%。誉为“物种基因库”的高黎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发展道路,种植核桃、红花油茶、银杏210万亩以上,促进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力同步提升。
一个世界罕见的奇观——有人说站在高黎贡山顶,一双脚踩着两个大陆,向东迈一步是亚欧大陆,向西跨一步是印巴大陆。正是由于两个大陆的漂移碰撞,使腾冲成为世界罕见并且是最典型的火山地热并存区,99座火山雄峙苍穹,88处温泉喷珠溅玉。造就了火山奇观——神柱谷(柱状节理)等地质奇观。
一条古往今来的通道——2400多年前中国先民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经腾冲进入缅甸抵达印度、阿富汗等南亚国家。依托这条古道,腾冲得以较早开放和开发,一度商贾云集、贸易兴盛,腾冲“三宝”(腾药、藤编、腾宣)远销海内外,被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
一块百看不厌的翡翠——翡翠产于缅甸克钦邦帕敢地区,但是腾冲人最先发现了翡翠的商业价值,并首开翡翠加工先河,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古往今来,腾冲一直是东南亚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创造了不计其数的财富传奇。腾冲把翡翠作为旅游的核心品牌来打造,始终坚守“腾冲翡翠无假货”的信誉,2005年8月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翡翠第一城”称号。
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1942年5月,日军侵入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占领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在内的大片国土。此后,腾冲成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1944年9月14日,远征军经过127天的血战收复腾冲。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让世人记住了与腾冲相关联的一串历史闪光点:中印公路与远征军,驼峰航线与飞虎队,抗日县长张问德,中国抗战以来收复的第一座城市,至今保存完好的、为纪念远征军阵亡将士修建的国殇墓园。
一部散落边地的汉书——腾冲与国内其他边境县份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和谐、和顺为核心内涵和。受此影响,腾冲的乡村文化打上了深深的传统汉文化烙印,这体现在方言、饮食、民俗、建筑等各个方面。腾冲乡村文化以中国魅力名镇之首和顺、江东古银杏村为典型代表。
这些资料里,我们找到了几个关键词,“刀杆火海”、“翡翠”、“滇缅抗战”、“火山群”、“和顺古镇”,就是这个几个关键词,奠定了腾冲的独一无二。这些独有的元素,也被我们贯穿始终,为了加深概念,除了在小片体现外,我们还用人来体现,例如火山这块儿,我们就加到了特色物产里面。火山石、温泉水、火山灰,单纯的物品展示并不是我们要的效果,用两个在腾冲不成立的成语“石沉大海”‘“水火不容”作为引子,外加主持人亲身体验,既能把腾冲火山的特点体现出来,又很好的制造了毛边儿和调侃点。
正逢雨季,原本就多雨的腾冲更是毫不留情的一直下到节目录制当天。原定九点的录制时间,因为热情的雨水一推再推。延后时间不少办法,趁雨小的时候,我们硬是顶着开录了。可惜节目录制接近尾声的时候,雨又下大了,编导摄像当地宣传部急成一团,可书记和主持人反而更有兴致了,“有福之人湿漉漉”、“有福之人胖嘟嘟”,两句幽默的调侃将这场雨恰当的融入这期节目,后期编导杨亚菲与年小璇放大了下雨的突发状况,这场雨居然让这期节目增色不少。
改变总是带着遗憾和憧憬,面对一切的未知数,我们能做的就是鼓起勇气,建立信心,往前走。《乡约》的一大步,《生态腾冲》的一小步,过程中那些才思泉涌、欢笑泪水,历历在目。坚定的走下去,“雨后”的阳光普照,会证明我们的付出。
《生态腾冲》联系方式:
嘉宾:余炳武
联系方式:0875-5164529、15906984568(外宣办主任赵兴志)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腾越镇山源社区官厅小区80号
邮编:67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