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我是初一十九班肖捷文,上周老师把介绍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任务给了我,说实话我的心里也很忐忑,毕竟我同大家一样,也只是刚刚迈出了学习语文的第一步。下面,我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吧。
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各有千秋,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我没有把语文单独看成一门课程,也不局限于课本中的章、节、字、词。语文承载的是知识,观点,思想,情感,信息等,由于它的广博与深厚,难以以简单的“方法”去获得,如果真的要说有什么方法的话,我且粗浅地概括为“四动”吧。
一、动眼
动眼,也就是多读书,多涉猎各种各样的文字作品,如故事,散文,小说,新闻等。动眼的功能是积累知识,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当知识储备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才有厚积薄发的可能。多读书不但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二、动腿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要去感受生活中的语文,社会中的语文,没有文字的语文,才最终能懂得语文的内涵。我十分喜欢旅游,因为每到一处,那里的文化、风景、习俗都会震撼我的心灵。不能忘却的是内蒙大草原一望无际的绿;是菲律宾长滩岛海倒映出的盛大落日;是在黑龙江在瞭望塔上火一样红的树林;更不能忘却河南山区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记忆最深刻的是几年前我去西藏的时候,当看到澄澈的天空中第一缕朝霞冲破黑幕,照到大昭寺前,磕长头的朝圣者身上时,心灵的震撼给予了我无限的灵感,让我不由得拿起笔,写下了我当时最真的感受。当时没有苦思冥想,没有精心地去设计文章的结构,只是随着扑面而来的灵感,把想到的写下来。只有经历了,才能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懂得语文。
三、 动笔
所谓动笔,就是应用科学,将知识储备应用于实践,才能使驾驭知识的本领成为可能。日常中的小练笔,每天睡前的总结一天生活的日记,看到好词好句随手摘抄下来,由一件事情产生的随想、随笔等都是知识储备最好的温故知新的过程。
俗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不是机械的动眼,看过之后,随手用绿笔画出构思精美的部分,随手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在大量信息输进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动脑把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用动笔来运用知识。动笔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在融会贯通所学的基础上。
文章要有它的灵魂,要从现象中写出所要表达的主旨,动笔还要懂得结构来构架主题,使陈述主题是逻辑清晰,思路明确。动笔也要懂得如何钩连,使每个环节生动有趣,转折间不唐突不生硬,上下文有联系。
四、动嘴
有的人属于“茶壶里煮饺子,有东西倒不出来”,那就说明他的“动嘴”能力欠缺。动嘴——就是内在知识储备于恰当时机的外在表现。这种能力的获得,可以是在课堂上大胆积极发言,锻炼自己短时间组织语言的能力,克服自己的紧张心理,也可以是在生活中,积极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自信地去给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经历等。同时,动嘴也是存在技巧与方法的,比如阅读《演讲与口才》等书籍、杂志;有意识的多去收看谈话类的节目等。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四点,是我平时学习语文,实际上也是我打牢语言功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