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语虽是唐刘禹锡自勉自励,夸赞自己陋室之语,但置身蓬莱八仙入海处,眺望那海,那水,那山,那阁,遥想当年,潇洒八仙,飘逸过海,脑海中竟不断翻腾起这几句话。心下慨叹:如此山海,如此神仙,如吾等这般凡夫俗子,置身其中,亦于不知不觉间忘掉了凡俗,沾染了些许仙气!
好个蓬莱,名不虚传!
这些年,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来过几次蓬莱,但皆是来去匆匆,没有细细地品味过她。此番带《乡村大世界》大队人马重走蓬莱,我暗下决心,在观海之外,这一次一定好好看一看蓬莱的山,蓬莱的沟,蓬莱的乡村,蓬莱的乡亲。
在一个雨后清爽的早晨,我们驱车从蓬莱市区沿206国道直奔马家沟。
马家沟村,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老山村,坐落于蓬莱城东“十八公里葡萄长廊”产业带上。全村250余户,650多人,总占地5000余亩。
206国道干净整洁、宽敞通畅。车行十几公里,我们就远远望见了路边牌楼上“马家沟”三个大字。
沿牌楼前行,随山势蜿蜒起伏的是宽9米、长2.6公里的樱花大道。这条路是2011年由村里投资700万元修建的。此时虽不是樱花盛开的季节,但路两侧山坡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千余亩葡萄、苹果、樱桃等,花红柳绿,如诗如画,真叫人目不暇接。
道路尽头,万绿丛中依山望海的绛红色主体建筑就是“金山罗斯兰温泉酒庄”。如果不是近在眼前,我定不会将这浪漫的酒庄与藏在山沟的马家沟联系在一起。站在酒庄广场,沐浴着北面吹来的习习海风,向南望去,马家沟沟底坡上的万种风情,尽收眼底:1800亩果园,环抱着小山村。沟里初夏樱桃红,仲夏杏李熟,初秋葡萄满架,仲秋苹果挂枝。村民们家家都承包着果园,每年的4月到10月,是果农们最忙碌的日子,也是他们最心花怒放的时候。望着漫山遍野丰收的果实,马家沟的乡亲们还有什么梦不敢做呢?
然而,2004年以前,马家沟的乡亲们还真是从未梦想过今天这样的好日子。那时的马家沟村,没有领导班子,村集体负债上千万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垃圾遍地,上千亩集体土地被村民乱占乱用。那段日子,村民们也曾困惑: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山,这么好的地,我们怎么就过不上像样的日子呢?
2004年12月,村里进行村委会民主选举。穷则思变,马家沟村民从未如此珍视过自己手中的权利,他们慎重地投出了自己的选票,把在外经营着一家企业的村里的能人马继业推选了出来。
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不只是村里人要拧成一股绳,也不只是村里要有勇于创新、敢想敢干的能人,重要的是要有党的富农政策,有各级政府的支持。马家沟人真的很幸运,这一切都让他们赶上了。于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强占的土地、拖欠的承包款追回来了;通向山外的路桥修起来了;环村的臭河沟改造成了一池碧水;低矮潮湿的农屋置换成了错落有致的楼房、别墅……
正所谓有了梧桐树,不怕招不来金凤凰。马家沟独有的天时地利人和,深深吸引着加拿大华人王成河先生,他毅然投资1.2亿元建造了前面我们看到的金山罗斯兰温泉酒庄。
室内温泉游泳馆、湖畔临水垂钓区、葡萄酒博物馆、风情木屋群……一个集有机果蔬采摘、深加工增值、休闲度假、观光旅游、葡萄酒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游休闲度假区在马家沟这个蓬莱古老的山村中已初具规模。
引进外资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则是开放的胸襟、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模式。古老山村的朴实农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懂得了:葡萄是可以这样赚钱的;自己的家园是可以如此有魅力的;他们的生活是可以有无数梦想的。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旦这富饶土地上的人迸发出创新能力,那么便一切皆有了可能。
蓬莱,有梦想的仙境。马家沟,有梦想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