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一个文人辈出的千年古城,坐拥百里姚江,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羡煞四海宾朋。
端午节前后,余姚正是梅雨季。雨欲下不下,一片乌云过去,只是象征性地落下几滴。
到时已是中午,却全无饿意,只是新鲜河虾、芦笋已摆上桌,定是要尝上几口。放下筷子,向饭店小妹略一打听,附近正是“千年古村”金冠村,遂决定前往。
乡村公路,想寻一处路标不大容易,好在道路齐整,沿路走着便是。渐渐,路旁有了“石仓之美如冠如佩”的宣传语,大批毛竹堆放路边,山村乡景越来越浓。再行几步,就见一座石拱桥跨溪而立,青石桥板,望栏上清楚地刻着“双喜桥”和“横山曲水”几个大字,几个驴友模样的青年男女正嬉闹着,摆出各种造型拍照。午后的村落本是静谧、安详的,旅人的到访,打破了这份宁静,可村民们似乎早就习惯了,按部就班地做着手中的活计。
想必这就是金冠村了吧。
初夏的金冠村美矣。村落依山而建,一条山溪从上欢腾而下,毛竹高耸,黛色石屋掩映其间。
金冠村的建筑简单而又古朴,延续着清代的建筑风格,块石叠墙,卵石铺地。
村庄里最多的是桥,横跨溪流的古桥一座紧挨着一座,大多是窄窄的青石板铺就,抚摸它们,指尖流淌出岁月的质感。
和村民打听才知,刚刚途经的“双喜桥”,正是外冠珮村的入口——有外冠佩村自然就有里冠珮村,连同金岙村,三个自然村合并成了现在的金冠村——桥上四字“横山曲水”,正好道出了冠珮的地理风貌和山水奇景。
溪水在村子里潺潺流过,永兴桥、新村桥、万安桥等十多座桥,依次挺立,横跨溪上,成了村子里的主要交通通道。说起这里的桥,村民很是自豪,“喏,这万安桥用卯榫连接,很是牢固呢。”
沿着溪水拾级而上,溪流边,村妇们或洗衣、或淘米择菜,男人们趁着饭前一点空闲,劈着竹篾,制作扫把、椅子、饭篮等物件。山里阿婆闲来无事,坐在自家门口,和路过的邻人搭讪,热络地兜售自家的盐烤土豆、笋煮花生、当季绿茶给游人,还不忘聊上两句想让他们搬进城里同住的子女。
在金冠村的那日,正赶上春笋、雷笋收获,家家户户忙着晒笋干,村子里随处可见半干的笋干,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勾出馋虫无数,偷吃几片,村民们也不会说什么,嘴角向上抿起,那意思是说,吃吧,随便吃。
在余姚只做两日停留,又因事耽搁,30公里之外的河姆渡遗址自是不能成行,其余山水胜景多在几十公里外的四明山,诸多美景与姚江源头也只能遗憾错过。在火车站旁小卖部买地图,店主一直嘟囔着,“余姚没什么好玩”。然东南名邑,文献名邦,余姚怎会无值得探访处?怕是当地人身在其中忽略了感受吧。
次日起了个早,一碗小馄饨、一张苔菜烧饼落肚,便开始新一日的探访。
路边搭上一辆三轮车,报上“王阳明故居”,车夫熟门熟路地将人拉到阳明东路。余姚多先贤,很多路都是以先贤的名字来命名,阳明路就是其中之一,附近还有以“新建”命名的路——王阳明晚年因战功就被封为“新建伯”。
清晨的阳光斜射在故居门口王守仁的石碑上,似是要映射出数千年的岁月痕迹。时间尚早,等待片刻,故居才开放。
王阳明故居是一座三进院落,轿厅、仪房、砖雕门楼、厅堂、正居、后罩屋一应俱全。但这却不是历史的本来面貌。要说真正的王阳明故居,怕是只有现存故居最深处的“瑞云楼”,这是王阳明的少年居所,亦是后来返乡时的住处。若问这楼缘何得名,随便一位余姚长者都能道出其中典故:王阳明出生时,祖母梦见神仙瑞云送子,遂将此楼称之为“瑞云楼”。
踏步而上,楼梯“吱呀”作响,脚步惊醒了沉醉着的瑞云楼。推门探看,不外是一间旧时居室,里面的橱、柜、梁床虽然均是仿古之物,但是有心的故居管理者在床上铺上了蓝印花布的被子,真切得让人不敢伸出手去触摸,脑海里浮想,就是那样一个精瘦的影子,早起晚睡,从贪玩调皮的小孩转眼间就成了以“知行合一”心学理论影响后世的大儒。
步出“瑞云楼”,庭院角落里一簇青竹挺立,微风袭来,竹叶摇晃。往北沿着鹅卵石小径而上,龙泉山即在脚下。不想这样误打误撞,竟来到朱舜水纪念堂。
朱舜水,余姚四先贤之一,名望虽不及王阳明、黄宗羲,却使儒家思想东渡日本,传至异邦。
几年前游历日本,途径东京小石川后乐园,偶然得知庭园的规划与设计源自一位中国明代先贤,叫朱舜水,他还被德川家后人尊以师礼,于是便记下了。再后来,在鲁迅《藤野先生》中又见到了这个名字,文章说:“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在朱舜水纪念堂,我是唯一的参观者,看管纪念堂的阿姐特地打开电源让我看得真亮。纪念堂不大,幽静的小院,红窗白墙,简朴的明代建筑风格。穿过门厅,登上较陡的几十级石阶之后,便是第二进正厅,抬头即见“胜国宾师”四字匾额,这是日本学人对朱舜水的推崇。二进正厅,原是祭祖的正堂,现辟为朱舜水史迹陈列,遗迹、照片一一拂过,一句话吸引了我——原来朱之瑜才是他本名,舜水是老家余姚的一条河,赴日后称自己为朱舜水,足见他对家乡故土的惦念。这位“明的遗民”当年出走家乡,不想此生再无归乡时,如今只留下一座祠堂。
余姚山水俱美,先贤辈出;姚江文化灿烂,风物迷人。此行时间太短,无暇一一探访,只盼明年杨梅成熟时,再来余姚。
余姚特产
杨梅:余姚素有“杨梅之乡”美誉,种植杨梅历史悠久,据境内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杨梅原种存在,人工栽培历史亦有2000余年。现有栽培面积8.5万亩,目前常年产量2.5万吨左右。每年6月是杨梅成熟的季节,当地都会举办传统杨梅节。
榨菜:余姚是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榨菜之乡”。由于土质乃气候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余姚所产的榨菜,鲜头块形圆匀,质地脆嫩、肥厚、色泽鲜艳、空心率低,加工成的榨菜,具有鲜、香、脆、嫩的特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余姚杨梅采摘地
北有乌梅:丈亭和三七市
余姚杨梅最有名当属乌种的荸荠种,果形圆整、色泽艳丽、味甜核小,丈亭镇和三七市镇盛产此类。
南有新梅:梁弄东溪
余姚重镇梁弄有东溪杨梅观光园,东溪杨梅早熟,是在原有荸荠种基础上改良的新品,个大味甜。
西有白梅:牟山和马渚
余姚杨梅品种繁多,有乌种、红种、粉红种、白种四大群系,大部分地区都是乌梅和红梅,唯有姚西地区的马渚、牟山产白梅和粉梅。此类杨梅个大味鲜、回味清香、色泽晶莹,极其珍贵。
东有玉梅:大隐九龙山
玉梅产地靠近宁波的九龙山。说它是玉梅,并非色如白玉,而是在九龙山脚下有座“天下玉苑”,广集世间玉器,满山杨梅熟红枝头,山下白玉流碧,来此采梅,风景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