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美丽富饶的科尔沁沙地西南端,沙漠与浅山相连、平原与河流相间处,有一块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这就是金沙之城——奈曼旗。
这是一片历史文化厚重的土地。古为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北方民族游牧之地,耶律阿保机在这里设坛开国称帝,大辽国在这里奠定强盛基业。红山文化、契丹文化、蒙古族文化在这里交融传承,商周遗址、燕长城、辽代陈国公主墓、萧氏家族墓群、清代王府、青龙寺、清代佛塔等一大批历史古迹光芒闪耀,著名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从这里传唱大江南北。
这是一片物产丰饶的土地。素有“中华麦饭石源产地”、“科尔沁细毛羊之乡”、“全国产粮大县”的美誉。这里的中华麦饭石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中华神石”。这里盛产玉米、水稻、葵花、荞麦等20多种无公害粮油产品,其中并称“奈曼三米”的荞麦米、小米和老哈河品牌有机大米名扬全国。这里的设施农业、无籽西瓜、蒙古野果创造着沙地经济的奇迹。
这是一片充满绿色生机的土地。这里的百万亩沙地人工森林涛涌叠翠,这里的世界罕见树种沙漠怪柳神奇迷人。以沙漠、湿地草原、怪柳、沙漠森林为重点开发建设的民族风情游、沙漠休闲观光游、历史文化游初具规模。
这是一片点沙成金的土地。改革开放以来,沙海里的奈曼旗蓬勃发展成就斐然。奈曼人民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开明开放的胸怀、敢为人先的气魄,在整理和利用沙地资源上狠下功夫,不占一分耕地,向沙地要空间,谱写了沙地经济的壮丽诗篇。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十年再造一个林业新奈曼”的生态战略目标,使曾经的茫茫沙海变成涛涛碧浪。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在沙垞里建起了工业园区,开启了沙子工业、吞沙吐金的新里程。着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沙地设施农业。围绕“沙海之星”、“生态绿城”的规划特色,打造并形成了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宜居创业城市,跻身于“内蒙古自治区十大魅力名镇”。2010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旗县,向全世界展现了在发展沙产业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过度垦荒、放牧等历史原因,奈曼旗耕地和草牧场面积沙化严重,沙漠化土地达85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2%。大面积沙地曾经是奈曼人的生存包袱,沙进人退,生态环境恶劣,因此奈曼旗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面对沙漠,奈曼人没有退缩,而是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将其当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牢固树立三个理念,紧紧抓住“四化”,努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跨越性转变,谱写了沙漠建新城的神话。
效益型生态理念。在多年的沙地治理中,奈曼旗逐渐摸索了一条路子,叫做“生态要经济化,经济要生态化”。一改过去只投入不产出的建设模式,努力打造了果树经济林、商品用材林和能源林三大基地。发展千亩果树专业村18个,沙地经济林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年产值超1.2亿元。全旗现有商品用材林15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44.6万立方米,占全市的1/5。以黄柳、锦鸡儿、文冠果、沙棘为主的灌木能源林达到23万亩以上。
在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沙漠旅游业。依据当地沙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精心开发沙地旅游景点,设计旅游线路,把沙地湖泊游、沙地柽柳景观游、大漠风光游、沙区民俗风情游、沙漠越野赛车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拉动旗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理念。变废为宝,发展用沙产业是奈曼人既定的发展方略,而这个方略的实施是要以科技创新来支撑的。奈曼人按照科技创新的理念,围绕沙子做足文章,提高沙地种养业的科技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推广新技术等措施,在沙地上开发了设施农业、种植水稻、西瓜等农作物,沙地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00万亩。三岩矿业公司研发的沙质土壤改良剂能使沙地作物产量增幅平均超过36%,节水50%以上。2012年,这种沙质土壤改良剂被科技部列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推广。仁创沙产业公司开发的具有透水功能与防滑功能的生泰砂基砖,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广泛用于北京奥运会“水立方”等大型工程。
合作共赢理念。奈曼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硅砂资源非常丰富。全旗硅砂储量达到300亿吨,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达到92%,最高含量达到98%。在防沙治沙的基础上,如何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如何利用最大的资源,将硅砂变为工业产品,提高附加值,是奈曼人始终思考的问题。基于这一想法,近几年奈曼旗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介硅砂资源,引进吃沙用沙企业。截止目前已引进利用硅砂的企业30余户,每年的用沙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年创产值超过30亿元,利税3亿元以上。
抓住生态绿化,沙地治理尽显“绿肥黄瘦”。
通过种树种草,治理沙地,绿化沙地,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筑牢经济发展的“生存线”。 多年来,奈曼人汗撒黄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造林历程。先后规划实施了“5820”林业生态、“双百万亩”沙地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商品用材林基地等建设工程,10年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积212.5万亩,完成封山沙育林172.2万亩,飞播造林70.6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35.6万亩,十年造就了一个林业生态新奈曼,被国家列为“生态建设重点县”。
目前,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30.28%,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成为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整体良性逆转的典范。奈曼旗探索创造了网格状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生物圈沙地治理模式和家庭生态牧场治理模式、生态路开发治理、林草复合经营模式、沙地综合治理模式五种治沙模式。“三深造林法”和“生物圈治沙模式”,成为全国主推的造林治沙模式。
抓住工业化,沙地工业挺起“强旗脊梁”。大力发展“沙子工业”,打造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新格局,筑牢经济发展的“强旗线”。奈曼人依托沙地建园区的设想,确定了“四线六区”的发展思路。即依托京通铁路、巴新铁路、国道111线、大广高速四条交通干线,规划建设奈曼工业区、奈曼化工区、八仙筒工贸区、黄花塔拉羊绒皮草加工区、白音他拉轻工食品加工区和青龙山矿产资源开发区等6个工业区。同时在高速公路奈曼东出口至大沁他拉连接线两侧规划了50平方公里的工业走廊。目前,全旗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建成27平方公里,入驻项目158个,累计增加就业岗位6000多个,带动城镇新增人口1.5万人,每年为城乡居民增加收入近1亿元。发展沙地工业,奈曼旗没有占用农民一分土地,反而每年从沙漠中“吃”回一千多亩土地用于造林种草,实现了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良性互动。沙地建工业园区走的是一条创新型道路,要的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举。
抓住农业产业化,沙地农业拓开“富民新路”。大力发展沙地种植业、养殖业,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筑牢经济发展的“富民线”。在生态环境大幅好转的同时,奈曼旗开始向沙地要效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沙地无籽西瓜、红干椒、谷子、花生、药材和设施鲜桃等特色种植。全旗沙地特色种植作物面积达95万亩,仅沙地无籽西瓜一项就达10万亩,年产西瓜7亿斤,农民增收2亿元,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曼沙”商标。如今,设施鲜桃已走俏全国,沙地西瓜更是远销港澳市场。
充分利用沙地的光热条件,积极发展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破解气候和土壤对发展农业的桎梏,拓宽了农牧民增收途径。设施农业面积由2007年的0.7万亩来发展到目前的10万亩。平均亩效益也由原来种植玉米、杂粮的五、六百元提高到一万多元。辽阔的沙地是特色养殖的理想场所,梅花鹿、鸵鸟、狐狸、山鸡、散养鸡等专业养殖在奈曼旗方兴未艾,为农牧民增收拓展了广阔空间。
抓住城镇化,沙地长出“如画新城”。在沙地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筑牢经济发展的“保障线”。近年来,奈曼旗按照“三化互动共赢”理念,切实提升城镇承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辐射带动力。集中力量实施道路、广场公园、绿化亮化、给排水、燃气、供热、房地产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旧城区立面改造、文化广场、会展中心、青少年发展中心、版画创作培训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1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9.7万人,全旗城镇化率由“十五”期末的23.5%提高到38%。在茫茫沙地上,建起了流光溢彩的金沙之城。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奈曼旗正努力实现着一个跨越性转变,从单一治沙向全面用沙转变,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打造了“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让沙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点沙成金。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县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旗
全国食品安全示范旗
内蒙古自治区十大魅力名镇
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