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三农 > 2010乡村大世界 > 文集 >

规划中的避难地问题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2日 15: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进入 乡村大世界 空间

抗震救灾 毕铭鑫一直在行动

优秀原创抗震救灾歌曲推荐

  五合国际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陶滔对记者陶滔示,地震肆虐后的都市瓦砾堆令人触目惊心,惊恐的人群即使从楼宇中逃离出来,也难免遭受落瓦飞石的伤害。尤其在中国这种高密度下的城镇里,城市避难场所的规划尤为重要。

  现代城市规划编制内容里,有一项重要的编制项目,就是城市防灾抗灾规划,包括消防规范、人防配套、防洪标准。但是,随着城市土地价值的不断攀升,城市中空地不断地减少。因此,即使城市中有宏大的广场,开阔的公园,在紧急时刻,人们如何到达呢?

  在1995年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内容里,也强调了每个街道保证3000平方米左右的完整绿地,以作为城市防灾中的避难场所。由此追溯,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所要求的三级绿地系统,就不仅仅是景观形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在高密度的楼宇中留出危难时的安全空间。所以,居住区绿地、小区绿地、组团绿地,断不该形似细如游丝的带状绿化,更不能被楼间距所取代。

  陶滔呼吁,中国因为国情所限,建设高密度社区是必然趋势,但如何把握高密度这个度,需要规划管理部门的严密把关,更需要开发商们的社会良知,也需要社会民众的呼吁和监督。由此,我们才能实现我们在美好家园中的生存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