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三农 > 2010生活567 > 生活锦囊妙计 >

孩子听不见?家长需注意!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3日 19:22 | 进入娱乐城堡 | 来源:CCTV.com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在辽宁省抚顺市千金乡后邓村,有这样一个6岁的小男孩,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然而就是他,不仅让全家人整日提心吊胆,就是邻居们也经常为他捏了一把汗。每天家里必须有一个人专门看着他,要不就会有危险发生。到底会有什么危险发生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一对母子走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对于身后车辆的鸣笛,他们根本不予理睬,路边的小孩急着喊他们注意身后的车,他们还是没有听见……

像这样的危险,千金乡后邓村的村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只要这对母子出现在马路上,都会让他们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这个孩子,他叫王露增,今年已经七岁了。自从生下来就听不见声音,对很多东西都无法理解,甚至什么事危险什么是安全他都没有概念。

有一天,奶奶正在厨房做饭,一个小孩悄悄地向厨房另一边沸腾的水壶靠近,水正在沸腾,炉火正旺,尽管这样,小孩还是把手伸向了水壶。他也不懂什么叫危险啊,水壶开了他也想去碰一碰啊。

随着王路增的年龄一天天地增大,同龄的孩子都去了幼儿园,因为听不见声音,王路增只能待在家里。在王家像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好几年了,王露增的奶奶告诉记者,几年的努力,孙子终于可以认识一些汉字,这让他很欣慰。

王磊和妻子柳蔚是在别人介绍下才走到一起的,婚后一年儿子王露增就出生了。爷爷说:“咱们这周围也有不少聋哑人和聋哑人搞对象的,生出来的孩子都会说话的,这三里五村的,没有像我们家这样的”姑父也说:“姑父:两口子聋哑,孩子又聋哑,怎么整呢,也没有上策”。

纳素坤告诉记者,当初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孙子的身上,没想到生活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他的孙子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时间一天天过去,王路增也渐渐长大了,平时奶奶不让他一个人出门,每天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是王路增最开心的时候,这也是他撒娇的好时候。

虽然王露增能知道一些东西,但由于听力问题,很多东西他还很难理解,这是让王家人最着急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听说人工耳蜗可以让王路增听见声音。

奶奶说:“耳蜗对聋孩子效果挺好的,所以我们特别着急想让孩子能够早点说话”终于有东西可以治好孙子的耳聋了,这让纳素坤终于看到了希望,第二天,她就领着孙子到抚顺市残疾人联合会去咨询。

奶奶当时就跑到抚顺市残联,到那一咨询,结果听人家说得20 多万,当时就觉得这20多万我们怎么出啊。爸爸说:听说人工耳蜗可以让儿子听见,但是家里没钱。

王家有五亩多地,一年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王磊在工厂打工,每个月可以挣七八百元钱,把一年所有的钱加起来也就一万多元,情急之下,他们叫来了亲戚朋友,希望能凑一些钱,但20多万对大家来说,一时半会是没法凑齐的。

20多万元一个人工耳蜗,这对王家人来说简直就是不敢想的事情,对于天价耳蜗费用,他们只能是放弃,多年来心存的希望破灭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又一次有了希望。

寂寞和无声成了王露增童年的羁绊,他在无声的世界里他渐渐长大。为了弥补对他的歉疚,不管家里是谁外出赶集,都会给他买一些玩具,就算家里的生活再苦,他们也要让孩子的生活得快乐一些。小玩具已不能吸引他了,在院子里一个人骑单车成了他乐此不疲的事情。

爷爷说:“看别人的小孩带上耳蜗,欢天喜地,咱们不敢想,因为耳蜗对咱来说也承受不起”虽然家里拿不出20多万元为王露增购买人工耳蜗,但王家人还是没有放弃希望,他们不断地到抚顺市残疾人联合会去打听。

这个孩子听力完全损失,这个家庭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家庭,这样下去,将来势必要影响他的工作,学习。2005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王永庆先生共同启动的“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项目,给像王路增这样重度、极重度的聋哑儿童带来了希望,抚顺市残联及时地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王路增的家人。

奶奶说:“到那一问,人家说没有几个,都已经分配下去了,没有了,当时我的心里就凉了半截。”那素坤把孙子王露增的详细情况写了一份申请,交给了当地残联。结果等啊等,特别长的时间,我经常去打听去。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王家人总算等来了消息,但这个消息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王露增的条件不符合免费捐赠的人工耳蜗项目,这是为什么呢?

省残联的人说:“要获得一个免费的人工耳蜗,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一是必须是重度听力障碍患者,这一点王路增是符合的,其次是手术和手术后进行康复的所有费用,都必须由患者家庭来承担。

眼看一次免费获赠的机会眼看就要溜走,奶奶当时就觉得心里凉了半截。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2007年辽宁这批免费赠送的人工耳蜗项目也接近尾声了。

爸爸说:“家里没有钱,治不了,我也没有办法”姑父说:“亲戚朋友都借到了,能借的都借了,哪怕是砸锅卖铁,得给孩子治病,维持这个家啊。”

    后邓村的村民们知道了这件事情后,自愿捐款一万多元,他们说这是积善行德的事,让王露增能听见声音,这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姑父说:“哪怕凑100,凑200,也得凑”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们一家搭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来到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后,为了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王路增开始和已经做过人工耳蜗手术的孩子一起接受语言训练。王路增的奶奶焦急地等待着,项目办公室就成了她经常去的地方。手术的日子终于到来了,王路增成功地植入了人工耳蜗。但医生告诉记者,手术的成功并不能说明王路增就能听见声音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工耳蜗是电刺激产生的声音,他听到的声音不是自然的声音,他必须经过语训后才能学会讲话。

王主任告诉记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但王路增的奶奶却不这么认为,她说既然孙子已经植入了人工耳蜗,也能听见声音了,自然就能说话了。

     康复中心的梁助理说:“孩子戴上耳蜗就自然能说话了,其实这有一个误区,我们发现,即便是很小的孩子戴上耳蜗以后,也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他以后语言的获得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王路增开始语言康复训练已经一个月了,纳素坤很着急,孙子怎么还不会说话。梁助理说:“他听到声音了,并不具备理解整个声音模型的经验,包括语法范畴的一些经验,还有何语言相关的一些认知的经验,语言交际的一些情景的经验和语言运用的一些表达方式和方法的经验,都不具备,只是听到声音,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听到外语一样,听见了吗听见了,什么意思,但是这种话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恰当不恰当,我可以怎么去用等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 王助理告诉记者,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一般语言康复训练需要半年至两年的时间,每天语言训练的时候,她都会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等待着孙子说话的那一刻。  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记者了解到,中国目前有13.7万多名听力残疾的儿童。在这么多听力残疾儿童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植入人工耳蜗,那什么杨德孩子需要植入人工耳蜗呢? 康复中心李原主任说:“我们考虑一般要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听力大于90分贝以上,在国内一般大于100分贝以上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李原主任告诉记者,如果孩子的听力低于90分贝,助听器是可以帮助孩子听见声音的。如果孩子的听力高于90分贝,就要考虑植入人工耳蜗,但由于人工耳蜗的造价比较昂贵,一般的家庭很难承担这样一笔费用。那需要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在什么年龄阶段是最佳的治疗期呢? 原来,三岁以前孩子是一个治疗的黄金阶段,尽早植入能够缩短耳聋的时间,抓住语言康复的黄金时期,能够有效地促进他术后语言能力的恢复。自从王路增进入语言康复训练后,纳素坤每天都会陪着孙子,有一点让她没有把握,因为王路增已经七岁,超过最佳治疗期已经四年了,孙子还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吗,这让她忧心忡忡。 语训7个月后……王露增的奶奶说,孙子现在能听见了,这可是件大喜事,多年来悬在他们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地了。现在虽然家里一贫如洗,还借了很多外债,但他们却是很高兴的,因为过段时间王露增就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去学校了,他们以后的日子又有新的盼头了。能够免费获得一个人工耳蜗,这对于王露增来说是幸运的。据了解,目前中国有13.7万多名听力残疾的儿童,大部分来自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他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需要爱心人士的帮助。在这里我们希望,社会能更多地关注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给他们的生活带去光明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