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可初到丹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似乎干旱得不严重,当地人告诉记者,这是以前的小型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上这两天当地刚下了两场小雨,植物恢复得好,其实丹寨是黔东南州受旱情影响最重的一个县。
在丹寨县长青乡的大朗村,记者见到了这位养牛专业户石宗银,他正在山道上拉水,他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的重要任务就是拉水。
因为牛饮水量很大,老石每天都要去拉几趟水,取水点很远,来回一次就要走一个半小时,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老石的体力都有些吃不消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每天这样来拉水呢?从去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干旱,让他的牛圈断了水,附近又没有水源,老石和村里其他养牛户只好每天这样去拉水。
老石的小车一次只能拉四桶水,拉一次水也只够装半缸的,那这缸水够喂几头牛的呢?除了拉水,老石还要给牛准备草料,好在当地刚下了两场小雨,地里种的苜蓿草长势还可以,因为不知道天什么时候才会下大雨,所以老石不舍得全用青草来喂牛,每次要拌上一半的干草才拿去喂牛。
牛圈里有七头大牛和一个小牛,老石刚给一头牛放上水,没想到这牛一口气就能把这一桶水给喝完,看来这牛真的很渴,那牛一次要能喝多少水呢?
一头牛一次喝二十五公斤,八头牛就是二百公斤水,而牛一天要喂两次,就需要四百公斤水。一缸水只能喂三头牛,就是说牛一天最少需要五缸水。老石拉一次水就要一个多小时,每次只能拉半缸水,这样算的话,老石一天就是别的事什么也不做,也需要用十几个小时来拉水,这根本不现实,所以说这水啊根本不够这些牛喝。牛看上去都很消瘦,这和缺水是不是有关系呢?
喂完了牛,老石又带着记者去了另一个地方,他要给记者看什么呢?因为干旱,老石已经卖光了这一个牛圈的牛。老石很心疼,他的脸上始终没有笑容,那他的牛到底卖了多少钱呢?
一头牛才卖1千多元,这在往年也就是一头小牛犊的价钱。那往年的牛价能卖到多少呢?价钱差别那么大,那老石今年的损失又会有多大呢?
如果按一头牛老石损失两千元来算,15头牛老石就已经损失了三万元。老石很发愁,前几年虽然养牛挣了些钱,可现在也损失的差不多了,他非常担心要是天还不透透地下几场大雨,这牛又该怎么办?他想再卖掉几头牛,等来年好些了再买些小牛继续喂,可是他又有些舍不得。
老石最终还是决定再卖掉四头牛以减轻用水的压力。一大早,他就拿了一些平时都舍不得喂的新鲜草料,想给即将要拿去卖的四头牛喂最后一顿早餐。
老石还请来了村里的其它养牛户帮忙,在牛圈里套了四头看上去壮一些的牛,他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可在记者看来,这四头两岁的牛也十分消瘦。
卖牛要到县里的牛市,有几公里的路程,也许是知道了自已的命运,也许是不想离开这个家,这头牛怎么拉,也不愿走,看到此景,老石的心里也是酸酸的。
中午的时候,老石他们才赶到县里的城南牲畜市场,这是县里唯一交易大型牲畜的地方,交易牛的地方人可是不少,老石的牛能卖个好价吗?
和老石谈价的人并不多,一些村民只是看看牛就走了。这个人看牛的架式很认真,看完牛他提出愿意出1300元买这头牛,这个价钱老石能接受吗?市场里卖牛的很多,大多在讨价,交易得却很少,其他人卖牛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过了二个多小时,老石决定这牛不卖了,他告诉记者他要回家。老石的情况是这样,那丹寨县其他养殖户的情况又怎么样了?
今年66岁的黎炳伦2005年在村里承包了36亩地,开始种植药材金银花,2008年他所种的金银花才开始有收获,作为特种种植,需要高投入,才能高产出,为此,他当时贷款上这个项目。
老黎给记者算了笔帐,虽然有了两年的收入,但是,还是没能还上全部贷款,现在,又赶上了这场旱灾,那他的金银花因此损失了多少呢?
老黎说,他要补种一半的苗,以一亩30株算,36亩就需近万株,而一株苗8元钱,光苗钱就需8万元,肥料一亩300元,需要投入一万元,补种的苗三年后才有收成,这样,他里外损失了近25万元的损失。本来就贷着款,再加上这笔损失,这个打击谁也受不了。
以老黎的情况,咬咬牙再投入些钱,如果没有灾害,再过三年,他的金银花还能恢复,可是,城江镇集体的金银花项目要想恢复可就难了。
这就是这个项目的160亩金银花种植区,去年刚刚种下,可是记者在这片土地上,很少能看到活着的金银花苗。
原来,这些新芽都是刚长出来的,而每年清明前出的茶芽才是品质最好的茶叶,干旱缺水,茶树就不发芽或者晚发芽,这就直接造成了茶叶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那么,今年这片三千亩的茶园因为干旱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呢?
据茶园的余书记介绍,虽然农场工作人员不断地浇水,但还是有几片茶树干枯了,要想把这几片恢复,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大型茶园是这样,那其他的茶户损失又会怎么样呢?在兴仁镇的一片新茶园,记者看到,这里的茶树幼苗大多都没有出芽,有的还成片成片地枯死,那这户茶农的损失能有多少呢?
就在记者采访结束时,老石跑来说,他的四头牛最终还是卖了,他因此又损失了近九千元,他把他的牛玲送给了记者,说是留个纪念,这就是那个牛玲。在丹寨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因为这场干旱,农民朋友因旱致贫、因旱返贫的人数在增加,那里的人们都在急切地盼望着雨季能早点到来,当然我们也希望雨水能早点浇灌大地,可是不知电视机前的您想过没有,万一这雨水迟迟不来又该怎么办?如果明年再出现这种天气,人们又该如何应对?国家加大扶贫力度是一方面,社会援助也是帮扶他们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因此开展了手挽手1+1甘霖计划,如果您想参与,请留意屏幕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