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7月29日一大早,张文英带着8岁的文文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靠在张文英怀里、无精打采的孩子正是文文。看得出来,文文真是可以用瘦骨嶙峋来形容。
记者:文文好瘦啊,看看胳膊 这手腕 他原来吃东西吃的多吗?
妈妈:他原来吃的也很多,一般吃饭都能吃两碗 比现在胖多了 好多了
记者:原来多少斤啊
妈妈:五十五六斤
这是文文生病之前的照片,体重55斤的文文虽然谈不上胖,但也绝对不瘦啊,到底跟之前相比,文文究竟瘦了多少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文文的体重在短短半个月内下降了13斤呢?文文的主治医生施瑞华主任,给了我们一个始料未及的答案。
施主任:罪魁祸首就是我手中的纽扣电池
这就奇怪了,文文的瘦和电池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施主任:纽扣电池吞下去之后堵在了食道上端 电池的碱性物质就烧坏了食管。
原来,文文吞下了两节纽扣电池,而电池里的有害物质把文文的食道给腐蚀了,导致文文不能进食,所以才会一天天瘦下去。那么到底文文的食道被腐蚀成什么样了呢?
施主任:他的食道只有成人的头发丝一样,只有1毫米。
这就是文文食道的X光片,从光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最窄的地方也就不过一根头发丝那么大,难怪文文吃不下东西。
妈妈:自从他得了这个病啊吃的是婴儿米粉糊 连成根的都吃不下去.卡到这儿都吐出来了,
记者:稀饭能吃吗
妈妈:稀饭也不能吃
由于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文文几乎没什么体力。
妈妈:他以前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现在被这个病折磨的一点精神都没有,
记者:文文你想吃东西吗
文文:想
记者:想吃什么
文文:什么都想吃,鸡翅、鸡腿等等。
一提到吃的,文文马上就变得精神了,现在在他看来什么都是美食。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文文为何会将电池吞入口中呢?
妈妈:我们家文文一直以来对什么事情都比较好奇,想象力比较丰富,这一次其实都是试验闹的,
究竟是什么实验要吞电池呢?让我们回到事发的当天。
文文在里屋专心致志地玩着新买的游戏机。
出于好奇,文文打开了游戏机的背板。
妈妈:过去之后看到他倒在床上打滚,很难受很难受的
妈妈:跑到我们市里好一点的医院,说要取出来,就是那么大的2节纽扣电池,
据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王虹院长说,每逢暑期,医院都会接到不少吞食各种异物的急诊。
院长:暑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和农村的家长,农村的家长他会很忙,孩子就成了留守的孩子,所以我们刚刚说到的这些对农村的孩子显得尤其的重要,
就这样,文文的食道被电池的有害物质腐蚀得只有1毫米宽。可让我们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试验,文文居然要吞电池呢?
究竟文文为什么要吞下电池?他当时在做什么试验呢?
文文:为了搞试验看能不能传输能量。
记者:传输什么样的能量啊
文文:喷火
妈妈:他以为把电池放在嘴里就可以变成数码宝贝了
原来张文英口中的“数码宝贝”,是一部动画片的名字。片中主人公可以利用游戏机里的能量,进化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也就是“数码宝贝”。而文文正是因为模仿片中的情节,才将电池吞入口中的。
王院长:这种强酸强碱性的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究竟这纽扣电池里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到底有多大的危害性呢?为此我们特意在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的实验室里做了个实验。为了让大家更了解电池的危害性,我们还请来了附近村子里的几名同学来观看。负责这次实验的正是化学老师黄红梅。
首先,我们将纽扣电池撬开,把里面的物质成分溶解在水里,然后用PH试纸来测试它的酸碱度。
黄老师:根据比色纸的颜色大家可以看得出来,溶液的PH值是在10到11之间,,那说明这个物质呈碱性,
接下来,我们在2只相同大小的烧杯里倒入等量的水,再将纽扣电池和浸泡的溶液加入其中的一只烧杯里,最后再在2只烧杯里分别放入2条鱼。究竟它们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1烧号杯中的鱼开始变得焦躁不安,而2号烧杯中的鱼却悠然自得。
都说鱼离不开水,可是您看现在,1号烧杯中的鱼正拼了命地往水面上窜,可想而知它们呆得有多难受了。同时,1号烧杯中的水明显要比2号烧杯中的水浑浊。
35分钟后,1号烧杯中的鱼反而比2号烧杯中的鱼更加安静,似乎失去了游动的力气。
不到1个小时,2条鱼就一命呜呼了。您瞧,这1节纽扣电池的危害性多大啊!而卡在文文食道中的2节纽扣电池,虽然已在淮安市的一家医院取出,但由于电池里的有害物质已经将文文的食道腐蚀,导致食管堵塞不能进食。为了能尽快让文文吃上好吃的食物,施主任马上安排了手术,并亲自为文文诊治。
记者:马上做手术了是吧
妈妈:对,我希望他这次出来之后能够踏踏实实的吃饭,像正常孩子一样胖起来,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医护人员来接文文去手术室。
为了尽可能避免给文文造成更大的伤害,施主任通过胃镜,采取扩张的方法将文文的食道撑开。这就是文文被腐蚀、堵塞的食道,边侧的小孔就是仅剩的缝隙,从监视器里看起来,这个孔似乎不小,但这是由于手术中的微型探头放大后的效果,其实这个孔也就是一根头发丝那么大。
妈妈: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了,从他进去之后我就一秒一秒的数,我觉得这是我和文文之间最大的一次分别了。
想着8岁的儿子趟在冰冷手术台上,张文英的心里除了懊悔还是懊悔。究竟文文的手术进行得怎么样了?
通过施主任和其他医生齐心协力,1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了。
施主任告诉我们说,手术很成功,但文文现在还不能吃上自己想吃的食物,起码要等上8个小时后才行。
妈妈:儿子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就是我的一切, 都怪我没有把他照顾好,让他受哪么多罪,
因为一次试验,让文文的心身都受到了很大的创伤。那么类似的事情,容易发生在多大孩子的身上呢?
院长:这个年龄段大约发生在14岁以下特别容易发生。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低龄化,本身没有防范意识和辨别意识,第二就是好奇心强,有的会模仿,冲动 好奇,很多都是误吞。
除了电池之外,咱们乡村百姓的家里,还有哪些日常用品是带有腐蚀作用的?
院长:比如说擦油烟机的原液,农药的原液,洁厕的原液,我们常见的一些商品,像84,高锰酸钾这种原液,吃进去都是非常有害的。
那么像这些带有腐蚀性的日常用品,咱们乡村百姓平常都是如何置放的呢?我们的记者在村子里随便走访了几家。
记者走进王大妈家时,她正在织毛衣,旁边坐着的是王大妈不满2周岁的孙女。
就在这位可爱的宝宝身上,记者发现了一件危险的物品。这可能是某件玩具上的零件,这么小的东西,只怕小宝宝吞下去,王大妈也未必能察觉。
幼童应该避免接触太小的玩具,以防误吞。
另外,在王大妈家转了两圈后,记者又有了新发现。瞧!这墙角边放着的不正是农药吗?!
记者:这种东西您一直都是这么放的呀?孩子把它打开了怎么办?
大妈:没事,我一直都这么放。她不会打开的,我看着她。
除此之外,就连吃饭的方桌上都摆着杀虫剂呢!
这么随意地搁置真的没事吗?咱们用几个实例来说话。
2009 年7月8日,山东苍山县,3名孩子误食农药,导致其中1名6岁男孩死亡。
2009年1月16日,山东德州市,一名5岁男童,因误食84消毒液,造成口、咽、食管、胃多处烧伤。
危险物品应置放于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
记者来到李子涵家时,她正在写作业。究竟她家里有没有类似的安全隐患呢?
记者:涵涵,这是矿泉水吗?
涵涵:不知道,前几天一直放在这里。
记者:闻闻,这好像不是矿泉水,应该是酒精。
明明是酒精却装在矿泉水的瓶子里,幸亏孩子没把它当成水喝了。
2009年1月16日,镇江市一名4岁男童,因误食饮料瓶中的农药,中毒身亡。
2007年12月22日,重庆市一名5岁男童,因误食醋精,造成食管严重烧伤。
应在矿泉水的瓶子上写上名称。
七、八岁大的孩子正是对任何事物都十分好奇、感兴趣的时候,可他们却没有辨别事物的能力、在很多事物上缺乏判断力。尤其是咱们乡村的孩子,家长们更是应该加强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