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生活567首页
点击进入 节目精彩视频

今天我们来关注麦收2009特别节目。眼下正值三夏大忙之时,有这样一群人,应该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们被称为麦客,就是以收割麦子为职业而换取收入的人。原来这些麦客就是手拿一把镰刀走南闯北,而现在他们则开着收割机奔赴在抢收麦子的过程中,靠自已的辛苦劳动换取物质回报。他们也被称“铁麦客”。那么在整个跨区作业过程中,他们将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又将经历了什么样的喜怒哀乐呢?
5月27日早上8:00 记者走进河南省驻马店市窑后村,本以为能捕捉到人头攒动、热火朝天的镜头,没想到除了机器轰鸣声之外,田间几乎见不到一个壮劳力。正在这时,记者忽然听到一阵争吵声。
这位头戴草帽,脸色黑亮的女麦客叫崔爱芬,今年42岁,来自新乡市的清岗村,站在边上的是她的丈夫孟富伟。另外两位是这块麦地的主人。究竟两家人在为什么事争吵呢?
由于崔爱芬经验不足,事先也不知道麦地的两端长度不一样,所以只测量了宽的一边。明白是自己弄错了,性格直率的崔爱芬露出了朴实的笑脸!按标准,收割一亩麦子的费用是30元,所以这二亩八分地的收入是80元。
崔爱芬说这是她第二年做麦客,这次清岗村一起出来了12个人,开出三辆联合收割机。5月22号从家里出发,奔波280公里到了驻马店,这里是他们跨区机收的第一站!今年全国将有28万台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那像崔爱芬这样的麦客又有多少人呢?
俗话说,麦收如救火。麦浪翻滚的大田里,崔爱芬的丈夫孟富伟则在一旁指挥收割机来来往往,把站立的麦子有节奏地、一口一口吞入,瞬间就分出金黄色的麦粒与茎杆来。司机叫崔少阳,是崔爱芬特意雇来的,每天付给他150块钱报酬。43岁的孟富伟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只知道抢时间收麦子。半个小时下来,他的头发和衣服已经粘满收割机带出的灰尘。。。
三亩八分的麦田一个小时收完。这位坐在车上的老人是麦田的主人徐金龙。今年他家的收成好不好呢?
这时有位村民来到地里。她叫李景兰,看见天气这会变阴担心下雨,所以赶紧到自家的地里看看能不能下午抢收一下。
李景兰家里共有八亩地,她说最大的体会就是机械收割带来的好处。
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崔爱芬夫妇每天要从清晨五点持续作战到傍晚十点,抢收70亩小麦。而今年全国最高日收获小麦量能达到1800万亩到2000万亩。
此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但崔爱芬家的收割机一直就没停,三个人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崔爱芬说去年夏收他创造了连续14顿不吃饭的“纪录”!饿了就啃几口馒头。今天一上午,他们共收割了12亩地。如果不下雨,两天后他们能收割完窑后村的200多亩地,转移到下一站了!可是让人觉得有点不踏实的是,天气却越来越阴沉,此时的温度有多高呢?
虽然是阴天,但是今天室外的温度仍然达到了30度。那么驾驶室内又是什么状况呢?记者决定上驾驶室内体验一下。
我们测量出这会驾驶室内的温度是三十二点六度!司机崔少阳说,由于没有出太阳,今天已经非常凉快了,要在平时,这里面的温度更要高出许多!
崔少阳说,最热的时候驾驶室内就像个蒸笼!因为无论里面多么炎热,在作业的时候也是绝对不能开窗户通风的!
由于时间紧,一直在抢收,所以崔爱芬根本没有时间去买药。我们记者赶紧买来一些防暑药品送给她。
和崔爱芬一个村子的麦客肖得这样告诉记者:出来还可以,不像在家想享福,晚上就睡在车旁,但是辛苦是为了挣钱。
肖得说自己已经60多了,只能帮别人打打下手,差不多能挣个一千五百块钱。可是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辛苦挣来的钱放在什么地方保管呢?
原来这是个秘密!肖大爷说了,每个麦客都有自己存钱的秘密地方!在转战途中碰到银行时,再存到银行里去。
这台收割机是崔爱芬去年花八万六买的,当时就享受到一万三千元钱的政府补贴。已经接近下午两点,天似乎更阴了。就在这时,农机局来人了!
拿到便捷的服务卡,崔爱芬不禁喜上眉梢。像今天这样,每年夏收期间,都会碰到不少前来加油鼓劲儿的人!她们这些麦客不仅感受到一份浓浓的关爱,同时也享受到了国家很多的优惠政策。
此时是下午三点,天气已经完全阴沉,崔爱芬一家人也都穿上了厚衣服。就在抢收李景兰家八亩麦地的时候,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收割机突然卡住不动了!
丈量麦地的卷尺和算账用的计算器,是崔爱芬时刻不离手的两样东西。不过这一下雨,这可都派不上用场了。因为一下雨,机器进不了地,就意味着少割20多亩小麦,也就少挣600多元。再加上机器也坏了,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啊,这下可怎么办?崔爱芬家的机器能修好吗?她们的麦客之路还能继续走下去吗?
三夏的天儿,孩子的脸儿,说变就变。在驻马店的田间地头,有很多收割机在路上奔跑。因为下雨,还有不少跨区作业的麦客们,将机器停在路边等待天气转好。
挂在电扇上的衣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她叫刘培霞,是河南漯河市临颍县人,这台收割机是今年新买的。
刘培霞说,家里借了三万多块钱才买的,出门辛苦倒不怕,就想着能大干一场,多挣些钱。
这是刘培霞的丈夫吴建增,相比之下,他就显得乐观了许多。
吴建增觉得,毕竟这是刚开始,以后就会慢慢好起来的。如果雨能稍微小一点,他们就可以继续上路了!
晚上十点,雨停了,崔爱芬家的机器已经修好,他们正在李景兰家休息。简陋的房屋,昏暗的灯光,简单的饭菜,却让连续五天睡在收割机旁的三个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今天收割小麦20亩,共收610元,除去司机工资150,油钱160元,一家人净挣300元。
昨天我们记者还给崔爱芬她们一家人联系,她们正在河北定州十三里村收割,听她们说,她们在那收割完之后就准备回家了。崔爱芬家里还有一个16岁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听女儿说今年高考还不错,崔爱芬这心里就别提多高兴了,她就想能早点回家,一家人能早点团聚。在这我们也祝福这些麦客们能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