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生活567首页
点击进入 节目视频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剑阁县全县损坏房屋106.14万间、致使17万人无家可归。此外,还有54.3万平方米校舍遭到惨烈破坏,这么冷的天,剑阁县的老乡住在哪里呢?那些没有了校舍的孩子们又在哪里学习呢?新的一年马上到来,灾区的老乡和学生们会从悲痛中重新燃起希望吗?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地理位置距汶川震源区近,又紧临青川、江油余震多发区,“5.12”汶川大地震后,剑阁全县67.5万人口中,需要安置的农村受灾群众达39993户。那么,这些需要安置的老乡现在都在哪过冬呢?记者在剑阁县民主村认识了这样两位老人,他叫刘恩斌,今年已经82岁了,他和老伴正在拆过度房。
灾难并没有让刘大爷和老伴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然而,拆了临时搭建的过度房,他们老俩口住哪呢?
这个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子伴随了刘大爷老俩口二十多年,这可是他们一辈子的积蓄,您很难想象,眼前这个100多平米的新房是老两口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一砖一瓦地张罗起来的。
尽管有了政府和儿女的帮助,但是对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能在大灾面前不等不靠,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更难得的是,他们并没有丧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领记者参观完新房后,刘大爷老两口和记者唠起了家常,在地震中损失很大的两位老人为什么会这么积极乐观呢?
刘大爷对记者说,只要人活着,没有什么迈不过的坎儿,这不,为了庆贺乔迁新居,他还特意在房前种了几棵树。
这刘大爷老两口啊自从搬进了新家,是一天也没有闲着,每天擦玻璃是老伴吩咐刘大爷必做的一件事。
两位老人的微笑温暖着记者的心,然而,其他老乡都在哪里过冬呢?他们是否也盖起了新房呢。
记者在民主村采访时,恰巧碰到了郑秀珍大妈搬进新房,左邻右舍都赶过来帮忙,郑大妈似乎乐得合不笼嘴。
记者注意到,郑大妈家新房的墙面上写着,“有你有我有党员,我们的家园我们建”,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灾难是惨重的,但是,灾害在毁灭乡亲们家园的同时,更见证了四川人民的坚强。
当记者在民主村走访时,发现这个村一路上地震留下的废墟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成堆的砖块,忙碌的身影和一幢幢快要建好的楼房,“5.12”大地震到现在才七个月的时间,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给自家小院铺路的老乡冯青碧告诉记者,地震过后,他和村里受灾的乡亲们一样,在住了一个月的帐篷后,又搬进了临时搭建的过渡房,现在大部分村民都在盖永久性住房。那么,民主村的村民为什么会这么快就盖起了新房子呢?

记者得知,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同时,民主村灾后重建还实行统一规划,镇长范跃茂给记者出示了这张图纸。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那么,如何保证灾区百姓新建的永久性住房的安全性呢?作为剑阁县的援建方,黑龙江省灾后重建前线指挥部一直将农房重建放在援建工作的首位,在房子的安全性上,他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增加圈梁和构造柱,无疑会增加盖房子的成本,在金钱和安全之间,村民们会选择什么呢?
目前,在四川农房倒塌和严重损毁的347.6万户中,永久性住房建设已竣工17.73万户,在建60.98万户,2009年12月底前,四川省所有房屋因灾受损农户将全部住进新居。
目前,四川地震灾区正抓紧农房重建和防寒改造,以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对于入冬前无法完成农房重建的群众,将采取借住公房、投亲靠友等多渠道解决过冬问题。对高寒灾区缺少住所的受灾群众,将抓紧组织运输棉帐篷。尽管这样,还有些人让我们有点放心不下,他们就是在地震中校舍被破坏的学生们,孩子们现在过的好吗?
记者在剑阁县义兴小学看到,这个容纳了1200多名学生和50多名老师的学校还遗留着部分地震痕迹,一些教学楼已经被列为危房,大部分学生在板房里上课。孩子们都在期待着未来的新校舍。
如今,冬至已经到了,加上四川地面潮湿,当下燃眉之急是解决孩子们的过冬问题,孩子们住在板房里会不会冷呢?记者在义兴小学的女生宿舍里看到,每个床上都有两床厚厚的被子,而且褥子底下都垫着隔寒的棕榈垫。
看来,为了打好这场冬季保暖战,学校的确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学生们的安全过冬问题同样也被很多人牵挂,由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携手某企业发起的温暖行动,将2000件棉服、2000件棉裤和2000余双棉鞋送到包括义兴小学在内的剑阁灾区学生手中。

今冬明春,四川省需过冬御寒衣被救助358.7万人。目前,四川地震灾区已有740所学校竣工,还有744所学校正在紧张重建。
穿上红红的棉衣棉裤还有新棉鞋,温暖行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美丽,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动力。
正在以乐观坚强的心态迎接新年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灾区的老乡们在忙着建新房的同时,也在兴高采烈地准备着年货,兴高采烈迎接新年的还有剑阁县渡口镇的受灾老乡们,瞧,不但练起了舞蹈,还打起了腰鼓,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我的同事告诉我,这是她在四川灾区听到的最多的一个口号,虽然“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人民造成惨重损失,灾后生产恢复和重建家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灾区的党组织、政府和干部群众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民生为本组织重建,相信,在灾难中坚强地挺立过来的人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未来的希望!

点击进入 生活567首页
点击进入 节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