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广西的巴马县有个长寿村,长寿村里不仅长寿老人多了,这新鲜事还多,104岁老人还纺线,123岁老人还上山,两个近百岁的老人即将结婚。
这里是广西巴马县甲篆乡的长寿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壮族村寨,一大早,村中就传来了猪叫声,两位大汉扛着一头猪,晃晃悠悠的就进村了,猪的叫声惹来不少看热闹的人,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这是谁家里要办喜事了?不行,得问问去。
村民告诉我们:要结婚,还吹箫呢。
吹萧、杀猪,这可是壮乡百姓办喜事必不可少的,别看这杀猪血腥,那可是要见红啊,不就图个吉利吗?吃着猪肉,喝着米酒,好不热闹,看架势这家是要大办一场呀,这究竟是什么人要结婚呢?鞭炮响起,村中一阵骚动,他们这要去干嘛呀?
啥?老姐姐结婚,您今年多大呀。这位老人拄着拐根就来了,难道她也是来参加婚礼的吗?您老可别摔着。
看来,结婚的这两位年龄可不小呀,瞧见没有,忙忙碌碌的这位,那可是新郎的孙子,别看人家只有四十多岁了,可他也有的孙子了。
新郎究竟是谁呢?瞧见没有,这位眉发全白的大爷,也就是刚才说到的外曾祖父,今天的新郎黄卜金,人家今年可都97岁了,不信呀,这有户口本为证,老人身子骨结实着呢,虽然年龄大点,可还是闲不住,家里里里外外的,他都拾捣得干干净净,马上要娶媳妇了,老爷子还不忘给心爱的牛添点食料呢,那么,对今儿要娶进门的新娘,他是个啥态度吗?
我们给新郎看了一段录像,录像上的新娘,老爷子是看清楚了,当问起他是否满意时,老人还不好意思起来,不过看他那喜笑颜开的样子,他还是很中意的,那么,这位自然就是新娘子了,人家今年才93岁嘛,听说结婚还要录像,赶紧让孙媳妇给她梳洗打扮一下,虽然年龄大了,可这爱美之心还是有的。
这才说到点子上了,不在乎花钱多少,但求老人开心长寿,无论是什么样年龄的人结婚,按照壮乡的习俗,新郎得在门口等着新娘来,而新娘要由几位姐妹送过去,你瞅,这几位送亲的人,可都是新娘年轻时的好姐妹,如今也都是八九十岁的人了,鞭炮声过,婚礼开始了。
当地的婚俗习惯是,婚礼仪式搞完了才开始筵席,这筵席吃起来可就长了,有时候一吃就是好几天呢,也许是要把那头猪吃完吧;酒过三巡,记者却把新娘的那帮老姐妹们,聚到了一起,要干嘛呢,一会你就知道了。
为了让大家相信他们年龄大,但身体好,记者决定做一个小实验,让他们穿针引线,考考他们的眼神。
礼轻人意在,别看送的是针,老人们一个个还高兴得很,知足常乐,这也许就是壮乡的老人们长寿的秘诀之一吧。
瞧见没有,这长寿村的老人,不仅长寿,许多人还眼不花,耳不聋,的的确确是名不虚传。看来,这190岁的婚礼,在这里也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老人长寿了,追求一下晚年的幸福,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那么,这长寿村究竟有多少位长寿老人,他们为什么会长寿,这长寿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这长寿村其实是有名字的,叫平安村,因为长寿老人多,所以大家都叫做长寿村,真名也就不为人知了。不过平安、长寿都是祝福的词,因为平安多以长寿吗,那么,这平安村里究竟住着多少长寿老人呢?
在村口的一家小买铺,我们碰到了正在铺里忙碌着的覃奶奶,老人家头脑清醒,手脚麻利,你看得出吗,她今年都104岁了,墙角那摆放着一架古老的纺车,老人说这可是她当年结婚时的嫁妆,瞧见没有,这些都是她用那架纺车织出来的,这都104岁了,老人家还织得动吗?
老人一上纺车,仿佛就变了个人似的,手脚配合利索,一招一式是有板有眼,而且这眼神还好着呢?看见老人操作起来如此轻松,记者很想尝试一把,于是也坐上了纺车,因为是第一次,老人耐心的教了半天,记者勉强记住了要领,可还是笨手笨脚,最后勉强得到了老人的认可;为了再次考验老人的眼力,我把刚才和老人合影的照片拿给她看,老人一眼就认出了记者,难道说这织布还能锻炼眼神吗?
据了解,在长寿村的2千多人口中,90岁以上的老人有50多位,而像覃奶奶这样的百岁老人就有7位,其中年龄最长是一位123岁的老人,那可是个跨越3个世纪的年龄,她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她如今过得怎么样呢?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冒着雨,前去走访了这位老寿星。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老寿星,个子不高,干瘦干瘦的,但老人精神状态非常好,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罗美珍,在户口本上我们清晰地看到,她出生于1885年,比毛主席的诞辰还要早8年呢!由于语言不通,我们没法与老人交流,不过孙儿媳妇告诉我们,如果是晴天,老人还上山砍柴火呢,我们正聊着呢,老人就开始找活干了,可真是一位闲不住的老寿星呀;别看人家岁数大,可手上的功夫不弱,劲大着呢,耳不聋眼不花,脑子还非常清醒,这不为了省劲,她还拿起剥完的玉米棒子,当起了工具呢。玉米剥完,老人还给我们玩了一把投篮,你瞧,还挺准。
采访结束了,记者给了老人一百元钱,想让她买点吃的,老人推让了好几次,最后才接了下来,见我们要走,老人突然起身,拉住记者的手,在记者肩膀上狠狠地拍了一下,还挺有劲,同时她嘴里嘟噜了两句,这回记者好像是听懂了。
为了不想打扰的时间过长,我们最终没有在老人家里吃饭,不过老人那种老顽童似的乐观开朗的性格,让我们记忆深刻,结束了长寿村的采访,却始终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记者,这些老人生活得并不富裕,为什么他们却如此长寿?而且这种长寿现象是不是只有这一个村里才有呢?
在巴马县人民医院,我们找到了该院的黄埔沿院长,去年就是他带领着医疗队,对全县90岁以上的老人,做了一次全面地体检,同时,也是对全县长寿老人进行的一次普查。
体检的项目除了血尿常规、心电图和肝肾脏B超外,还有一些基本情况的调查,调查的结果,让医生们大吃了一惊。
调查中一个最明显的数据显示,在这些百岁老人中,居然很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这里的人如此长寿呢?研究表明长寿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首先基因遗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这只占了15%,85%是后天影响的结果,那么这些后天因素究竟是哪些呢?为了找出巴马当地长寿的原因,记者决定先从这里的环境入手,听说这里的水与众不同,于是,记者在村子附近的河流中打了一瓶水,并很快将它送到了县疾控中心。
另外据检测,当地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出正常标准的5倍之多,看来,这长寿的第一大原因就是空气质量好、水质污染少;那么这当地的老乡究竟吃什么呢?记者又走进了一处瑶族老乡家里,正好赶上他们用玉米面熬粥,不大会功夫该到炒菜的时候了,记者却见到这样情形,他们炒菜用的油不是猪油或大豆油,而是现场制作的火麻油,并用工具给我们做起了示范。
这种火麻是当地的一种植物,它的果实就是这样一棵棵的小颗粒,当捣碎的火麻籽用开水浸泡后,白色的果实就沉淀了下来,你知道吗?它就是当地老乡每天吃的油,研究认为这种火麻仁的油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油。
走访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当地饮食的特点是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热量和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素食在日常饮食结构中占了80%,而在这些素食中,很多都是对人体有作用的中药材,看来这第二大因素就是饮食结构合理。
对于长寿的秘诀,当地经久流传的俗语总结得好:火麻茶油将菜炒,素食为主锌锰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气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劳动,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乐心清净。
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西巴马一直保持着尊老爱老的传统,那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就是个佐证。而专家给我们解释说,给老人营造一个美满和谐的生活氛围,也是长寿的秘诀之一。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一方面希望节目中众多寿星的生活方式可以给电视机前的老人们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够健康长寿,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