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512地震过后,我曾经在栏目的一期节目里感受了一次模拟的地震,当整个房间都在剧烈晃动的时候,说实话,那个瞬间,那强烈地声音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可以想像,当汶州大地震发生时,当眼看着亲人们就那么离开人世时,那又是种什么样的心灵伤害。正如一些专家所说,灾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心理疏导,前不久,共青团团中央心理咨询办公室就此组织了一批心理专家志愿者团前往灾区,那么地震过后一般容易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创伤,又该如何疏导呢?
由于此次专家志愿者团主要关注的是学校,所以到达彭州后,专家们顾不上休息,兵分几路,直奔受灾严重的几个乡镇。学校是第一天在活动板房里上课,看着孩子们的一张张专注的脸,我们实在看不出与比时有什么不同,难道专家们的分析也会有误?
孩子们在上课,我们还是先来采访老师吧。这位叫沈璐的老师还没说几句,眼泪就情不自禁地往下流,她为什么会这样激动呢?沈璐老师的这种情况是不是一种心理创伤呢?虽然心里难受,可沈璐老师在学生面前,还是尽量地表现激情,那她的情况是不是一个特例呢?
真的会像这位老师说的这样吗?在磁峰镇的磁峰中学,另一组专家志愿者也发现了问题,他们又是什么情况呢?
由于老师们对灾害的反映会直接影响教学,专家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心理干预。经过沈璐老师的同意,我们跟踪拍摄了专家对她干预的过程。在专家的走访中,也发现了许多孩子也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出于对孩子们的保护,我们只选取一名学生来进行说明。
据专家介绍,这么大的地震灾害,肯定会对人们带来各种心理影响,只是程度各有不同,真是这样吗?
那么,心理创伤又该如何来区分呢?对于程度较深的人们,专家建议应该尽早进行心理干预,那如果不这么做,又会有什么后果呢?那对于程度较轻的人,有没有自我调整的方法呢?此外,志愿者们在各个学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难道这也是疏导心理的方法吗?
为了保护孩子,我们这期节目中的孩子用的都是化名,正如郭团长所说,地震给孩子们带来的伤害来自心灵深处,要想彻底去除阴影,需要长期的心理疏导.据专家们介绍,除了心理干预行为,社会给予他们关爱也非常重要,真心地给他们温暖,让他们感受阳光,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