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生活567首页
点击进入 节目视频

2007年底,我们栏目制作播出了河北省盐山县陈百万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马秀芬,领着四个盲人儿子靠种地坚强的生活了20多年。虽说眼睛看不见,但是这四个盲人兄弟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会了地里、家里几乎所有的活儿,但是让老母亲放心不下的是,因为看不见,盲人儿子们都没有结婚,为此我们栏目的记者想了各种办法,希望能为四个盲人兄弟找到媳妇,那么寻找的结果究竟怎样呢?
2007年12月18日,马秀芬老人和四个盲人儿子的节目播出后,我们栏目接到了许多热线电话,都是希望能够帮助这个特殊的家庭,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有几个热线电话是询问盲人兄弟找媳妇的事情,那么他们会不会是有合适的人选,要为盲人兄弟介绍呢?
看来这几个热线电话介绍的对象,都不符合盲人兄弟找媳妇的要求,随后我们的记者又进行了多方联系,同时在我们栏目的网站上,也张贴了有关盲人四兄弟找媳妇的事情。
四个多月过去了,我们的寻找仍旧没有结果。那么现在马秀芬老人一家的生活究竟怎样了,如果四个盲人兄弟找不到媳妇的话,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我们的记者决定再次到马秀芬老人家去看一看。
记者问:“你好,还记得我吗,知道,你是第二次来,你是杜记者,到里屋吧,好,她是谁呀,还记得我吗,记得,你两年不来我也记得,你身体怎么样,身体好,这一帮照顾得我挺好。”
老二陈燕起告诉我们,我们采访他们的节目播出后,吉林一位好心人还来看望过他们。陈燕起说:“来给了我们1200元,而且每月资助我们500,现在已经收到了900元。”
老二陈燕起将收到汇款的存折拿给我们看,之后,他又拨通了释先生的电话。释先生说:“他们的自强自立让我们敬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采访中老大陈燕奇说,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麦地里的杂草有些还没有拔掉,今天他们就准备到地里去除杂草,可是他们眼睛看不见,究竟怎么除麦蒿呢?我们的记者决定跟他们一起到地里看看。
陈燕会说:“快了快了,这就是我的地,你怎么知道,一下坡,盲人不是说步眼嘛,自个的坡路有感觉,这是咱自己挖出来的,对。”
您还别说,虽说眼睛看不见,可盲人四兄弟这麦子种得还真不错,和其他村民家的麦子长得差不多高。开始拔杂草了,盲人四兄弟站成了一排。陈燕起说:“这边是我的,那边是你的,拔的利索点,一人蒿一块,谁也别走斜了。”盲人兄弟说,这样是为了避免漏掉杂草,那么他们要拔的杂草是什么样的呢?陈燕奇说:“这个,就拔这个。”
可是这杂草和麦子一同长在地里,他们的眼睛看不见,怎么能分辨得出来?他们如何确保拔的是杂草,而不是麦子呢?
陈燕起说:“麦蒿叶是碎叶,软一点,这个叶比较嫩,麦子是宽叶扁叶,是谁教你们的,老娘教的,咱们看不见有没有漏的时候,有,有漏的时候,漏了怎么办,麦子这么高的时候拔一次,等几天再来摸摸看有没有,一摸有再拔下来,咱多来拔几遍。”
虽说一直在和我们聊天,可盲人四兄弟手里的活并没有闲着,看着他们干活时麻利的样子,我们的记者也想试一试。
记者说:“我闭上眼睛试试,软软的这个是吧,别把你麦子拔了,我往前走试试,但是把你麦子踩了怎么办,踩了也不要紧,这个是吧,你拔了看看,我把麦子拔下来点,你的手感还不如我的灵。”
不但手感不好,这脚下的功夫也不行,您瞅瞅,麦蒿没拔几根,麦子倒踩倒了不少。陈燕起说:“在麦子地里别高抬脚,就是趟,趟着走。”看来这拔杂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眼瞅着快到中午了,地里的麦蒿也拔的差不多,盲人四兄弟可以收工回家啦。
午休过后,当我们来到马秀芬老人家时,老四陈燕会正在套车,他说今年年初家里种了些树,现在他们哥几个准备去给小树浇水。
看见儿子们套车,马秀芬老人也坐不住了,因为好久没到地里,老人家也想到地里去看看,瞅瞅儿子们新种的小树活了没有。陈燕起说:“走了,走吧。”陈燕起说:“娘,这是咱的地,看树种得好不,活得还不少,不少。”
对于儿子们种的这些树,马秀芬老人虽然没有说过多的话,但是看得出她心里非常的高兴,尽管腿脚有些不便,但是还是让儿子搀扶着细细的看了每一棵树。可是这么大一片地,为什么要种树,而不种一些农作物呢?
陈燕起说:“这是最差的地,种粮食作物几乎长不多少,往外出车也没道路,也挺困难,就种树,也没指着挣钱,但咱也不荒废。”诶,老二陈燕起为什么要在地上挖坑呢?陈燕起说:“在这差不离,找着了,就在这。”原来他是在找埋在地下面的井源。
陈燕起说:“是找别人打得吗,这井我们自己打,就用一节一节的钳管,让焊工焊好,两米一节,往下打,再往上接,越接越到地里。”
找到了井源,盲人兄弟们又用水管把它和水井连接起来。很快水引了出来,这下可以浇树了。马秀芬说:“行了行了,满了提不动。”可是三个弟弟在这里接水准备浇树,老大陈燕会在那边又做什么呢?陈燕奇说:“我先在这给小树挖窝,他后边再浇,我说给他们,这样就不浇重了。”
看来,哥几个这是分工合作,压水的,提水的,挖坑指引方向的,避免了因为眼睛看不见,而重复劳动,耽误时间。配合好了,劳动起来效率就高,很快树就浇完了。
从地里回来,盲人兄弟并没有闲着,老大陈燕奇说,牛棚的顶棚已经坏了,所以他们打算修一下牛棚,好给牛遮阳挡雨,诶,老二陈燕起这是要干什么呀?您瞧瞧,这动作可真够敏捷的,您能相信这是一位盲人嘛。看到儿子要上房顶,母亲有些坐不住了。
可是这个牛棚怎么也有二米多高,而上面只是简单的搭了几根木头,他的眼睛看不见,一个不留神就会踩空,难道他一点也不害怕吗?
陈燕起说:“我不怎么害怕,比别人要小心,要慢,好眼睛的一转身就过去了,咱就地摸,咱手摸不到的地方就不敢去。”
尽管老二陈燕起说不害怕,但看着他在那么高来回的走动,我们仍旧为他捏把汗。陈燕起说:“来,别太急,来,动作挺麻利,够笨得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牛棚的就搭好了,您瞧瞧,虽说这眼睛看不见,可这手艺一点也不差,一块板儿接一块板儿,不仅摆得齐,中间重叠的部分宽度也都差不多。牛棚搭好了,咱也不闲着,赶紧给牛准备吃的吧,这不老四陈燕会又把他的铡草刀拿了出来,他说去年冬天储备的干草,牛已经吃完,现在只能喂牛玉米秸了。尽管已经看过一次他们铡草,但是我们仍旧有些担心,这么大一个铡草刀,而且玉米秸要比干草硬一些,两个盲人兄弟能做的来吗?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呢?看着老二两只手就放在锋利的铡刀旁,一点点的前后移动,真是叫人心惊胆战。
陈燕起说:“你每次手放在哪,就这,不往上抬,往上抬不能到这里。”看着两个盲人兄弟动作这么的熟练、轻松,我们的记者也想亲自来试一试。记者说:“四哥你可地小心点,别铡着人家手,咱说一个绕口令,手不上刀槽,手掉不下来,刚开始怎么放,二哥,就放在这就行吗,我再帮你弄一下,你看着,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手不能放这里(刀槽),往里推的时候,右手往后一移,再一推,可不能上这里(刀槽),要远一点。”
开始铡了,可是第一刀下去,发现玉米秸全被卡在了稻草里。记者说:“往北点,好害怕呀,你害怕吗,我害怕,怕铡到你的手。”
几分钟后,这几根玉米秸总算是铡完了,可与盲人两兄弟铡的相比,我们记者铡的玉米秸长了许多,估计牛是不愿意吃了。
忙活了一天,总算是可以休息一下,盲人兄弟说让他们遗憾的是,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却没有给母亲庆祝过生日,当我们的记者告诉他们,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时,盲人兄弟决定为自己的老母亲庆祝节日。可是母亲的节日,总要送点礼物才行啊,但是送什么好呢?盲人四兄弟说他们要好好的商量一下。
第二天当我们来到马秀芬老人家时,正巧遇上盲人兄弟到地里干活。陈燕会说:“这是要往哪去,往北,去哪干什么,刨几个树墩。”陈燕奇说:“树根好刨吗,不好刨,老费劲。”

老大陈燕奇告诉我们,村里除了他们四兄弟之外,没人愿意刨树根,而他们因为眼睛不好,刨一个树根差不多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而他们之所以辛苦的来刨树根,除了烧火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陈燕奇说:“能卖钱,一个树墩能卖多少钱,五块钱,卖贵了人家不要。”
老四陈燕会说,因为眼睛看不见,闲暇的时候,只能刨树根挣些钱,来给母亲买些药什么的,但是这树根也是偶尔才能卖一次。那么他们这次打算要买些什么呢?难道是给母亲的礼物吗?当我们询问盲人兄弟的时候,他们只是说到时候就会知道。陈燕会说:“快了,还有一个根连着。”
这一天去了几处地方,总算是没有白忙活,兄弟几个人刨到了六七个树根。陈燕会说:“婶,树墩卖给你吧,行啊,倒这吧,多少钱啊,三十元,给你钱,以后再多给你刨点,三十,一十,二十,三十。”
卖完树墩,当我们和盲人兄弟回到家时,我们发现马秀芬老人满脸的愁容,老二陈燕起正在一旁安慰母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马秀芬说:“眼力不好,没能说个人,这是娘得不好,有一个眼力好我心里也痛快,这全不好,我这心里(不好受),夜里睡不好,自己到外面厕所掉泪,我这双眼要是看不见,他们就受罪了。”
马秀芬老人告诉我们,自己年岁越来越大,将来谁能代替她成为儿子们的眼睛,这一直是她放心不下的事情,然而为盲人兄弟找媳妇的事情至今也没有找落,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让这位老母亲放心呢?
我们的记者在与河北省盐山县圣佛镇政府联系之后,决定带马秀芬老人和他们的儿子们到镇上的敬老院看一看。书记说:“对于这样自强自立的残疾人,等他们老了,在他们自愿的情况下,我们镇上会安排他们到敬老院。”
马秀芬说:“这好吗,挺宽敞,大姐这吃的好吗,吃得馒头,白的。”那么马秀芬老人对这里满不满意呢?她愿不愿意儿子们到这里来呢?马秀芬说:“多会我没有了,埋到地里,他们就上哪去。”
这天,当我们来到马秀芬老人家时,老二陈燕起和老四陈燕会正准备去集市上买菜,好为母亲庆祝节日,为了给母亲一个意外的惊喜,他们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件事情,可是他们不认钱,没有母亲跟着,只有他们两个人去集市能行吗?而且奇怪的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拿了一件母亲的衣服呢?
到了集市的入口处,盲人兄弟遇到了村里的一位大姐,看到盲人兄弟的母亲没有来,这位大姐主动说要带他们去买菜。
诶,说是来买菜,怎么停到卖衣服的地方了,原来,他们是想给母亲买一件新衣服,老四陈燕会说,以前因为生活条件不好,他们从来没有给母亲买过一件新衣服,所以今年的母亲节,他们要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一件新衣服作为礼物送给母亲,村民说:“你摸摸,不能穿拿回来换,多少钱,35元,30元吧没钱,35元进的我卖30元,这是冰丝料,再让两块吧,赔钱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盲人兄弟用29元钱为母亲买了一件新衣服,又在村民的帮助下,他们买了母亲爱吃得鸡和菜。
陈燕会说:“娘,我们哥几个刨树根卖钱,在集上给你买了一件衣服,穿穿吧,还买件衣服,诶呀,刨树墩子怪累的,我坐在这不动还弄个衣服,母亲节给你送个礼物。”
看着儿子们给买的新衣服,母亲别说有多高兴,立刻穿起来试试。马秀芬说:“我站起来,不小,站好了,穿着正好,咱们来个立正吧,衣服好吗,挺好听好,我穿着赶集去。”
我们的记者也给马秀芬老人送上了一个蛋糕。记者说:“过母亲节,您是位伟大的母亲,祝您健康,谢谢,谢谢这一帮,寿桃这是,最好了,太好了,以前没看见过,今天是头一回。”
点起蜡烛,吹灭蜡烛,马秀芬老人高兴的表情,切蛋糕,吃蛋糕。陈燕会说:“还想让老娘比我们吃得好点。马秀芬说:“再找我这几个孩子找不着了。”
盲人兄弟今后的生活总算是有了很好的安排,马秀芬老人也可以放心一些,不过盲人兄弟说,如果他们自己还能干活,他们还是想在自己的家里生活,自己来养活自己,不去麻烦别人,我们的记者回来后对我说,每次去采访她都会被这一家人所感动,被他们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被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所感动,这个家总能让我们感到丝丝的温暖,这样的家真好。

点击进入 生活567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