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三农 > 绿色时空 >

小山村的林改故事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7日 16:1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绿色时空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因为一项国家政策,不仅改变了周边植被绿化,更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乡村却生产上好的绿茶。

    每年清明节过后,在湖南西部雪峰山深处的马洞村,都会出产一种远近闻名的绿茶。这种绿茶的制作工艺与一般绿茶相差无几,它的制作者也不是什么制茶大师,而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付小红,然而就是她制作的茶叶,口感却是出奇的好。

    采访:顾客对茶叶的评价。

    付小红自己并不喝茶,也不懂茶,在行家看来,一个不懂茶的人是不可能造出好茶叶的。付小红的好茶叶,不是来自工艺,而是来自于茶叶本身。

    付小红的茶场,是一个小山包,坐落在群山之中,这个茶场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是付小红的父辈们栽种的。

    采访:茶树的来历:父辈们移植的;

    付小红茶场的茶树,均由当地深山的野生茶树移栽而来,虽然产量很低,但茶质极佳,在良种高产茶树普遍推广的今天,这样的茶树已经非常难得。

    在付小红所在的村庄,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南下广东打工去了。村里的茶树属于集体所有,随着人去楼空,茶树也随之无人问津。

    采访:承包茶树的目的:怀念旧情、荒废了可惜。

    林改拯救上好绿茶,也带动全村劳动妇女。

    承包原本没人要的茶场,付小红只需要支付很少的承包费,但最让她担心的是,如果茶场发展好了,集体把茶场收回怎么办,因此在最初几年,她只是采摘极少量的茶叶自己用来送亲戚朋友,而付小红的茶叶因为口感好,一下子传播开来,被认为是全县最好的茶叶。

    好运接踵而来,付小红迎来了林改政策。她对茶场的承包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她开始放开手脚,专注自己的茶叶。

    采访:林改让自己安心

    付小红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建造这么一个茶场,从整地、移栽茶树到茶树长成,至少需要五十万元造价,而付小红承包了这片原本要荒废的茶场,30年的承包费用,甚至不到这个茶场本身价值的二十分之一,而且将来可以转卖、继承,这一切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现在,付小红的茶叶因极佳的口感和品质而供不应求,付小红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请乡亲们来帮忙,这也给闲暇的乡亲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采访:一天能摘多少斤,赚多少钱。(多人)

    因为马洞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大多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多为老人或者要照看孩子的年轻母亲。对于她们们来说,摘茶叶是个非常不错的收入来源。

    (同期:下次一起摘茶叶,等)

    马洞村有制作茶叶的传统,大家都有制作茶叶的常识,比如,下雨的时候绝对不能摘茶叶,因为湿茶叶会沾锅。今天天公不作美,大家没摘多少茶叶就被雨淋回来了,但是她们宁可自己一身湿透了,也不能让茶叶湿了。

    老人们摘茶叶的速度,显然不如年轻人。但大家能一起聊天说笑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还可以赚钱。

    村里的年轻妇女,除了摘茶叶,她们还可以在村里做别的工作。

    林改,带动竹加工行业,打工者留在了家乡。

    与付小红同一个村,村民潘中庚放弃了南下广东打工,留在村里干起了竹加工的手艺活。

    采访:潘中庚放弃外出打工的原因,在家的收入状况。

    潘中庚现在做的是楠竹的粗加工,这是制作建筑竹胶板的原材料。当地盛产楠竹,在林改前,虽然有一部分山林是以责任山、自留地的形式让村民得到山林的自治权,但是村民的山林产权买卖和转包得不到法律支持,这样导致山林生态发展不平衡:有些山林无人管理林材老化,而有些却被过度砍伐。

    通过林改政策的法律保障,潘中庚买断了一部分村民山林里的竹子,另一方面,也收购村民自己砍伐的竹子。

    原本在山林里荒废的竹子,现在不仅给潘中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村里的两位年轻妇女,上午在在付小红的茶场摘茶叶,下午,她们则给潘中庚打工,到了晚上,她们还有一份工作,那就是帮付小红参与茶叶的制作。而她们在自己村里打工的收入一点不比外出打工少,更关键的是,这里不要求上下班,多劳多得。而在这个有着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山村,不需要太多的开支。因此,每年留守村里的盈余比外出打工还要多。

    林改,不仅没有毁坏山林,而且让山林更绿。老百姓积极性明显提高。

    相比之下,村长张起松就不能多劳多得了,在村里,他是最忙的。

    同期:村长登记村民的林权产权证

    作为村长,张起松不仅要核实登记每户村民的山林,而且要为村民们的山林产权转让、租赁等商业行为提供服务。每个拥有山林产权的村民,都会得到一份国家统一颁发的林权证。这将是村民们山林财产的法律依据,如同城市里的房屋产权证一样得到法律的保护,林权改革后,山林权不仅可以转包,也可以买卖、继承。

    采访正在犁田的农民:留在村里的意义和好处。

    山林产权明晰后,村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离村子不到一百米的距离,原先光秃秃的山林,已经被茂密的树林覆盖。在这个近乎悬崖的陡坡上,也被村民们种上了树。

    如今在马洞村所辖范围,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除了耕地、房屋,其它全是森林。这些森林,为整个大气环境提供新鲜氧气,同时也是村民们的绿色银行,村民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卖树或者卖山林,而山林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山里有多少树。因此谁都愿意在自己的山林多种树。

    村民:愿意多种树,

    村长:村里的森林覆盖率增加后,野生动物也多了。

    今天,林改,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推广。按照林改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等等。也就是说,要进城做生意,农民可以把自己的林产转包、出租、转让、抵押以获得宝贵的资本;有山林的经营能力,但自己的山林太少太散的农民,可以将邻近的山林转包或者租过来,联合经营,增加经济效益。林改,带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更让农民的财产得到了保障,是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