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文/文/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制片人 张生贵)
2011年,在中心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科技苑》栏目充分发挥科教节目优势,坚持正确的定位和方向,努力提高创作水平,加强创新能力,围绕2011年宣传创作计划,策划制作了一大批农业科普节目、系列节目和重点节目。
一、紧盯目标 提升改进
2011年《科技苑》栏目的工作重点有两条:一是提升选题质量;二是加速节目科普化(娱乐化)。
在选题质量提升上,栏目确立了“三增一减”的方案,即增加政府主推的创新与技术比例;增加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新与技术比例;增加应时应季的服务性技术传播的比例;减少个人探索和经验介绍的选题比例。从整体上调整选题结构,加大选题的主流性和科技含量,选题质量有了明显提升,AB类选题占到了98%。
在加速科普化上,栏目提出了“科学、好看”的追求目标。要求每一个节目都必须符合两个原则:一是科学价值,二是娱乐价值。科学性是立题之本,娱乐性是收视之根。选题强调科学性,创作强调科普化、娱乐化。同时,栏目在创作上做了11条硬性规定,简称创作提升“十一条、86字诀”。因为“科学、好看”的四字方针非常明确,只有4个字,往哪儿奔十分明了,“86字诀”又可以对照操作,这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流程,使得节目质量稳步提升。从纵向看,其实《科技苑》的排名、口碑和影响力的提升都是巨大的。也就几年时间,栏目从保命到排名不断靠前,现在即使在夏天最不好的时间段,排名也在7套20多个栏目的前7位。而栏目从狮子老虎到所有节目主流化,在乡村里形成非常好的口碑,说明栏目的发展速度和成长指数非常高。栏目这几年获得了一些很高层次的奖,但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服务对象的认可,去年我们去了北海、蒲江等4个地方,大家一提起农业节目就是《致富经》、《科技苑》、《乡村大世界》。对于很难出彩的《科技苑》来说,能挂在观众的嘴上,说明它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观众能够记得住的牌子了。《科技苑》能有今天,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艰难前行,栏目所有人员确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其中的艰苦只有我们的创作人员自己最清楚。
二、任务明确 有条不紊
《科技苑》的基本格局分6个层次:1、“日常节目”,2、“每月主推”,3、“季节行动”,4、“年度系列”,5、“大型活动”,6、大型节目。六个板块。
关于“日常节目”——每期推出一个科技主题、介绍一个创新项目,全年播出259期新节目,除了中心特殊安排之外,没有重播。
关于“每月主推”——根据农业部科教司的安排,每个月主推一个重点系列,执行得力, 1月,播出5集系列片《土豆密码》。2月播出4集系列《穿越春天的冬小麦》。3月播出4集系列节目《有滋有味有秘密》。4月推出5集系列节目《科普惠农惠万家》。5月,推出4集动物冬眠系列节目《生命的复苏》。6月,10集系列节目《水生世界》。7月推出4集系列《中国夏收报告》。8月,推出5集系列《在热带果园里》。9月,推出4集系列《农村清洁工程巡访》。10月播出3集2011《秋收行动》。11月,3集《农交会探奇》。12月,《科普惠农惠万家》5集。这种系列化编排、集中包装播出,变“零敲碎打”为“组合拳”出击,全年播出26个系列节目。不仅增强了节目创作的整体性,也增强了节目的厚度和力度,使得节目更具推广性和实用性。
关于“季节行动”——栏目已把春耕行动、夏收行动、秋收行动和冬藏行动常规化,按农时及早策划,呼应中心安排;
关于“年度系列”——栏目按照每年一个大型系列节目的规划,已经坚持5年,从《改变》到《水生世界》,年年一部,今年是《森林的秘密》,样片非常好。
“大型活动”——从2011年年初开始,栏目“农业专家田间行动”启动,去年在科教司指导下,跑了10 个省搞了10场。
2011年年终科技盘点《大地之子》启动,填补了栏目大型节目的空白。
这也是栏目经过总结,并通过多次会议研究确定并常规化、规范化、流程化的一个格局。哪个组做春耕、哪个组做夏收、谁做农交会,每个组心里清楚,老早就做策划了。